当前位置:首页 > 参事之窗

参事之窗

深圳海洋文化论坛迎来精彩对谈 王京生:包容与学习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葛剑雄:文化包容对“一带一路”很重要

信息来源:晶报作者:
发表时间:2016-12-12
字号:/

 

王京生(右)与葛剑雄对谈。深圳特区报供图

 

    “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响应,包括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一带一路”倡议包括“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三个关键词。如何理解?日前,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和中央文史研究馆员、著名学者葛剑雄在第十届“深圳海洋文化论坛”围绕“‘一带一路’与文化自信”展开对谈,两位嘉宾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观点深刻,发人深思,还与现场听众就工匠精神、文化输出等问题进行交流互动。

    晶报记者 熊奇侠

    “一带一路”倡议

    建立在包容基础上

    葛剑雄表示,现在“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过的,跟这么多的外国文化有面对面直接交流,从一开始要有一种互相包容的正常思维,这样才能避免文明冲突,“一带一路”倡议既是展示我们的文化,也是了解人家的文化。“我认为,文化必须包容,这点对‘一带一路’非常重要。”

    葛剑雄还引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不同文化间需要互相尊重、理解、欣赏。他表示:“所谓‘天下大同’,我的理解就是和谐,而不是说统一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

    王京生也认为,文化包容是不同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竞争的前提。他以深圳为例,用文化立市战略来说明文化包容的重要性。“去年深圳的PCT国家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6.86%,差不多占据半壁江山;南山区一个区去年PCT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2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80件,居全国区(县)首位。为什么深圳一个区乃至整个深圳市能够走在创新前列呢?这跟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所形成的文化包容有关,深圳的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包容型文化使得这个城市能够取得长足发展。”

    对中华文化要有自信

    但也要开放式学习

    “一带一路”连起了100多个拥有不同文化的国家,这必然引发文化自信的思考。

    关于文化自信,王京生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传统延续不断,并不断融合各种文化,自省、吸收、包容再发展,我们就应该有文化自信,但同时要看到中华民族也吃亏在有时候太自以为是、太自大,因此要特别防范保守、自傲、闭关。王京生引用《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指出中华民族强调学习重要性,包容、学习、谦卑也是我们文化自信里一个重要的东西。

    “我们要弘扬国家的文化,我们要有话语权,中国有很多好东西要和世界分享,但我们不能强加于人,而是要在向别人学习中表现出我们的特色。这种包容与学习,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王京生强调。

    葛剑雄表示,“一带一路”第一阶段来讲,文化是润滑剂,文化走出去就是要把文化变成软实力,变成文化产品,产品里有中国元素,而不是生硬地认为我的文化比你强,你要接受我。

    “一带一路”成功延伸

    国人需有“工匠精神”

    今天“一带一路”的成功延伸,同样需要国人用“工匠精神”制造出符合中国强国身份的优质产品,锻造民族精益求精、专注敬业的精神,为中国赢得应有的尊严。

    “一国产品之质量乃是一国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一国产品之声誉乃是一国国民的尊严。”身为国务院参事,王京生极为重视“工匠精神”,在去年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专门提出要重拾“工匠精神”的建议,后来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真正的复兴是文化和文明的复兴。“如果有一天中国的产品质量能够雄踞世界,那就是我们民族复兴之时。”王京生提出,要对一般劳动者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劳动给予充分的尊重,使他们拥有上升通道和应有的社会地位,以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