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事之窗

参事之窗

林毅夫:中国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信息来源:《红旗文摘》杂志作者:
发表时间:2016-07-29
字号:/

    新中国成立之后、1978年以前,中国追求的发展战略是“10年超英,15年赶美”,想发展、拥有跟发达国家同样的产业、同样的技术。但那些产业、那些技术都是发达国家最先进的产业、最先进的技术,是发达国家国防安全的基础,他们会让那些产业无条件地转移给中国吗?这些都是资本非常密集、规模非常大的产业,五十年代中国经济极端贫困,资本极端短缺,在这些产业上,没有比较优势。经济发展就非常停滞、效果非常差。

    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利用劳动力多的比较优势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形成竞争优势,因此中国的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有很大的竞争力,占领了很大市场,获利能力非常强。有了获利能力以后,资本开始积累,积累资本以后产业就开始升级,然后在产业升级的时候,同样是按照中国的比较优势,从极端劳动力密集型的简单加工逐渐变成技术跟资本相对比较密集的加工,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进入的产业都是成熟的产业,所以中国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我想改革前跟改革后最大的差异就是这种发展战略的转变。

    为什么同样是转型,中国是稳定快速的发展,而且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是唯一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的国家,而其他转型中国家,不管是社会主义的还是非社会主义的转型国家,它们普遍遭遇到的是经济的崩溃、停滞、危机不断,而且危机发生的频率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还高,那道理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的根源是一样的,为什么效果不一样?我想主要是转型的战略不一样。我们知道,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或者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始转型的时候,当时怎么样从这个政府引导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理论是所谓新社会主义所形成的共识,这个共识的内容就是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发展得不好,是因为有太多政府的干预造成各种扭曲,造成资源配置失误,造成各种激励机制受到扭曲,社会经济发展不好。怎么样才能把经济发展好?那就要跟发达国家一样,必须有完善的市场制度,就必须有所谓的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政府就不应该干预经济。要转型,必须把所有的扭曲、干预一次性取消掉,用休克疗法解决经济问题。

    按照休克疗法导致原来发展起来的产业全部都垮台,而那些产业在很多国家是雇佣的20%、30%,甚至40%的工人,都集中在城市里,它们全部都垮台,马上有大量的城市人失业,社会不稳定、政治不稳定,任何当权的政府碰到这种情形,除非它愿意自动下台,不然就只好表面上取消保护补贴,背地里又引进各种保护补贴。

    这些产业都是所谓先进的产业,跟国防安全有关,如果放弃这些产业那这个国家就没有国防安全了。比如俄罗斯,今天它之所以在世界上称为八强之一,就是八大垄断集团的国防产业还在,所以从国防安全角度来看,必须继续给它保护补贴。

    如果一定要给它保护补贴,国有时给的保护补贴实际上比在私有的时候给的保护补贴要少。因为国有厂长、经理是国家雇员,要了保护补贴以后,不能把保护补贴变成他自己的收入,顶多就是多吃一点,多占点,抓到以后可以依法处理。

    私有化以后,私有老板会跟国家说没有保护补贴活不了,跟国家要保护补贴,要得越多放在口袋的越多。现在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苏联、东欧跟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大型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后,不管是稳定就业的原因还是国防安全的原因,如果不能让那些企业倒闭,实际上给的保护补贴比原来还多,结果是效率更差了,危机不断。

    那中国为什么解决同样的问题,却能够维持稳定跟快速发展的呢?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开始转型的时候有大量国有企业,但是我们知道那些国有企业,如果不给它保护补贴它活不了,中国还是老办法,继续给予转型企业保护补贴,维持稳定,继续国有,可以控制它腐败贪污的范围。另外,放开对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准入,原来很多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过去是被抑制的不准进入的产业,在1979年以后,开始开放。

    目前还处于低收入的这些国家只要思路对了,出路就来了。第一,经济发展每个阶段必须去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第二,政府必须扮演积极的因势利导角色,任何政府可用资源有限,任何政府执行能力有限,集中力量办大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中国在这方面是非常务实的,把有限的资源优先利用,让特定的领域优先发展,比如经济特区或者是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搞好,能够马上创造新的增长点、创造就业、创造出口,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在世界银行当首席经济学家的时候,到非洲国家找最贫穷的内陆国家之一埃塞俄比亚做实践,设立加工出口区,选定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皮革加工业、制鞋产业等。2011年跟埃塞俄比亚的前总理谈,2011年8月他到中国来招商引资,10月东莞一个老板就率领代表团到埃塞去访问,计算工资成本比中国低多了,决定投资,当场雇佣8000多个工人送回国内培训3个月,2012年1月份开始投资生产,3月份产品出口,5月份这家企业就变成埃塞最大的皮革出口企业,到了年底,雇佣的人数达到2000人,这家企业让埃塞的皮革出口翻了一半还多。

    2012年之前,从来没有人觉得埃塞可以变成现在的制造业基地进入到世界市场,这家公司成功以后,改变了其他在寻找低工资国家投资的企业,觉得埃塞是可以的。2012年是一家企业来到埃塞,到2013年就有22家企业来了。其他非洲国家也跟着要学习,卢旺达的总统来找我们,也想发展同样的经济,用同样的办法,在卢旺达首都一年间就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成衣产品出口厂。因此,思路对了,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有出路的。

    中国的快速发展,给南南合作带来了什么?一个是中国现在变成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了,达到这个发展阶段,中国的资本开始要往外走,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资本往外走的量是非常大的。现在中国每年给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的资金是1000多亿美元,是全世界第二大的资本来源国,随着我们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等等,中国的资金会大量流出。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是,中国可能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成功转型的机会。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少数几个发展成功,从低收入、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经济体,它们都有一个特色,抓住了国际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产业国际转移的机遇,从五十年代,日本就是发展那种很传统的、劳动力很密集的产业,抓住那个窗口机遇期,日本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大量的出口,让工资上涨了。

    中国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到2020年,一般工人的工资普遍要达到800到1000美元,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失掉比较优势,一定会往外转。由于中国规模这么大,抓住这个窗口机遇期,很多国家都可以受益。相信每个南方国家都可以跟中国一样,取得20年、30年的高速增长,从低收入进驻到中等收入甚至进驻到高收入国家。

    (作者为北大国发院创始人、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摘自瞭望智库微信公众号)(来源:《红旗文摘》杂志)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