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事之窗

参事之窗

国务院参事仇保兴: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由浅层进入深度阶段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作者:张一鸣
发表时间:2016-01-13
字号:/

    国务院参事仇保兴在1月1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由浅层阶段进入到深度阶段,推进深度城镇化将是未来增强我国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策略。

  仇保兴认为,在浅层城镇化阶段,是以“物”的城镇化和“灰色”城镇化为特征,而在深度城镇化阶段,将是以“人口”城镇化和“绿色城镇化”为特征。

  他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深度城镇化呈现出十二个方面的特征。包括城镇化速度将明显放缓,特别是中国作为旧大陆国家,年城镇化速度将从1.3%下降到0.7%—0.8%;机动化将强化郊区化趋势,2014年中国每百人拥有机动车19.3辆,“十三五”期间将达到26.0辆/百人,进入机动化助推郊区化的阶段,同时城市的空气污染、高房价的驱散效应明显;城市人口老龄化快速来临,人口红利过快消失;住房需求持续减少,数据显示,2014年年底,一线城市住房平均去库存化周期已超10个月,三线城市30-50个月;碳排放国际压力空前加大,中国碳排放量等于美国和欧盟的总和;能源和水资源结构性短缺持续加剧,我国人均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仅为全球平均的60%、7.7%、7.1%,而且本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了十多个百分点,用水人口增长53.8%,而用水量仅增加11.5%,但突发性污染引发水质性缺水日趋频繁;城市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加剧,先行国家经验表明城镇化中后期是“三大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中国城市的“垃圾围城”加剧了这三大污染;小城镇人居环境退化、人口流失。据近几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十年间,我国小城镇居住人口减少了十个百分点。小城镇衰退不仅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大城市病,而且也会弱化其为“三农”服务总基地的作用,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严重交通拥堵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从东到西、从高峰到全天候已“全面扩散”;城镇特色和历史风貌丧失。大多数城市已成了国外“后现代建筑师”的试验场,历史街区、优秀历史建筑被随意推平。全国各地城市正在趋向“千城一面”;保障性住房积存与住房投机过盛并存;城市防灾、减灾功能明显不足等。

  如何应对深度城镇化,仇保兴建议从十一个方面入手,包括稳妥进行农村土地改革试点,防止助推郊区化,浙江和上海的经验表明,对农村建设用地入市要进行总量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占征用地总量7%—10%;以“韧性城市”规划整个资源,提高城市防灾能力;推行“城市交通需求侧管理”,促进绿色交通发展;变革保障房建设体制、降低房地产泡沫风险,可以参考欧盟“住房合作社”模式;全面保护城镇历史街区、修复城市文脉;推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保护和修复农村传统村落;编制城镇群协同发展规划,完善高密度城镇化地区的空间管治;推行绿色新区、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城市。由点到面逐步对城市老旧住宅进行统一的“加固、节能、节水、适老”改造设计;以绿色小城镇为抓手,分批进行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以治理“城市病”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仇保兴认为,城市是“问题”的根源,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而“深度城镇化”正是“速度城镇化”的解药。

  仇保兴强调,城市是80%GDP、95%创新成果、85%税收和财富的聚集器,也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财富隐藏在空间之中。城市硬件的改善须从建筑到基础设施,再加上“软件”——智慧城市是调治城市病的必由之路。未来,“深度城镇化”要求把城市治理策略扩大到城镇群及城乡关系的大范围,才能奏效。在这个过程中,“深度城镇化”至少能产生三十万亿的有效投资需求。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