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之窗
时殷弘:不应过度强调丝绸之路建设主导权
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的丝绸之路战略绕不开中美关系。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并通过推进TPP谈判试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圈。前不久在新加波的亚洲安全会议上,美日联合公开对中国发难,指责中国近期在南海东亚地区的作为,加剧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分歧。
2014年是中国丝绸之路战略开始落地的时期。在东亚南海争端日趋激烈,西部反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中国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规避冲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此,我们采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著名国际战略家时殷弘先生。
时殷弘先生认为,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歪曲中国丝绸之路建设的声音,我们更应防范过度强调主导权问题,印证别国心里对中国的歪曲印象,现阶段中国需扮演的主要角色是提倡者,不断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然后基于国际共识取得更大进展。
凤凰城市: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推进TPP协议谈判,明确了不包含中国。而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实质是一个促进欧亚区域大合作的战略构建。这是否可以看做是中国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一个回应?美国对中国的丝绸之路战略态度如何呢?
时殷弘:从历史上看,美国并没有同中亚建立起真正稳定紧密的联系。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一度在中亚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外交存在,甚至形成战略区域化,建立军事同盟,几个中亚共和国还为美提供军事基地,但这一切都是围绕着阿富汗战争展开的。尽管奥巴马宣布明年仍将在阿保留超过9000名美军士兵,但阿富汗战争美国已经失败,全部撤军只是时间问题。因此,美国在中亚真正的利益关系已经减少很多,军事存在也已经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对中亚,不论是外交层面还是经济层面、战略层面,都没有紧密的关联。
因此,美国同中国和部分中亚国家已经初步达成原则性共识,将对分段建立丝绸之路战略保持不过多干预的态度。这既因为它没有过多精力对欧亚内陆进行实质性干预,也因为这个战略对美国并没有真正的利益冲突。
另一方面,中国同中亚各共和国展开逐渐密集的经济贸易往来,进行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同俄罗斯在中亚内陆的能源贸易等等,都早在美国发动TPP谈判之前就已存在。所以丝绸之路和TPP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
但是客观上,美在推动TPP谈判的初级阶段将中国排除在外,而中国在进行丝绸之路建设中需要同西部的各个国家建立广泛的经济交往以完成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就使得TPP对中国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中国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易往来已相当成熟,目前又积极推动湄公河流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周边高铁项目,开创丝绸之路,所有这些都是间接对美国在东亚再平衡战略的一种客观回应。
大胆设想一下,假如美不再大力推行TPP谈判,而与此同时中国也不再推行上述各项多边主义建设,不再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那毫无疑问将使我们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不论TPP能否达成,中国的丝绸之路战略都是独立的,应通过充分的国际协商,同沿途周边国家一起完成建设。
凤凰城市:您之前曾发表文章,认为由于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之争等,中国同几个主要的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紧张,导致最近几年中国在东亚地区促成多边合作的优势和主导地位正在丧失。这是否对中国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成区域合作上的最大障碍?
时殷弘:在东亚西太平洋范围,我国主要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是安全需要,第二是中国作为大国应有的战略权力需要。比如东亚防空识别区,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国在这个区域有相当强大的战略存在感和外交影响,而且奥巴马政府在执政的这几年中,作为美国对东亚再平衡的关键部分,大大加强了该区域的美国同盟关系,大力争取美国的准盟友和战略伙伴,强化外交,所以导致中国在东亚西太平洋周边麻烦不断,局势越发紧张。
比如逐步恶化的朝鲜问题,还有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激烈对抗,以及一直以来同菲律宾的争端,再加上今年5月突然开始恶化的同越南的对立冲突。这些都导致美国这几个月大大加强了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威慑和压力,甚至引发香格里拉会议的围攻,我想中国在争取东部安全和战略权利的努力上碰到的障碍相当大。
反观西部,同样也存在着安全问题。如果我们能把西部边疆的经济搞好,将大大有利于维护西北和西南边疆的主权领土完整,维持内部团结稳定。从实质结果上看,也将完善巩固能源战略,开发矿产,收获经济效益,扩大外交影响力。
要实现丝绸之路,除了要依靠中国的提倡和筹备,还要通过国际协商。现在还在初始阶段,中国同中亚和俄罗斯的合作也未必一帆风顺。即使在西部可以取得巨大进展,也不能直接转化为东部的安全成果和战略权力成果。
凤凰城市:当前中国在东亚和西部的区域合作都面临着诸多问题,您认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哪一个更可能成为突破口?
时殷弘:不管我们对丝绸之路的设想多么宏伟,饭总要一口口吃,仗总要一场场打,实现任何目标都是分阶段的。具体到中亚,到哈萨克斯坦为止,多年来不论是否经过上海合作组织,我们同各共和国的关系都有相当扎实和稳定的发展。我们与俄罗斯也保持一贯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最近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对华的需要大大加强,所以发布联声明宣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
同海上丝绸之路相比,陆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条件要成熟很多。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虽然宏伟,但目前所需要的国际磋商还刚起步,能否成功打消部分东亚国家的疑虑和战略猜疑还不确定,无疑还需要漫长的国际谈判商定具体措施,另外中国的海军力量、远洋商船力量都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严格来说,海上丝绸之路目前只是愿景。
当然,如果我们加速推动则可以较早具备实现条件,但有时候欲速则不达。国际磋商在某些环境一定十分艰苦,若我们像以前一样讲多、喊多、单边行动多,则很可能加剧一些国家的猜疑。
尽管陆上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好很多,但也要防止中国一头热,因为这是一项国际共同事业。中国在某些部分应承担主要投资,但在别国的主权领土上,还是需要别国积极合作的,否则如果引起俄罗斯的猜疑,中亚各共和国夹在大国中间将会更举棋不定。往西会经过土耳其,这是一个无论对华关系还是国际局势都比较复杂的地区,欧盟也将参与其中。总体而言,中国需要通过渐进的过程,逐步积累建设丝绸之路需要的政治资源、外交资源、技术知识和条件。
凤凰城市:您刚才所说是否是指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导权问题?
时殷弘:主导权应当是通过充分的国际协商之后,在丝绸之路经济得益且能较公正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自然得来的。现阶段中国需扮演的主要角色是提倡者,不断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然后基于国际共识取得更大进展。
在丝绸之路可能经过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经济实力最强,积极性最大,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它依旧是一项国际共同事业。目前国内对丝绸之路的宣传非常火热,在国际上已经出现一些歪曲中国的声音,我们更应防范过度强调主导权,印证别国心里对中国的歪曲印象,这对丝绸之路事业将有很大妨碍。
丝绸之路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国际共同事业,中国很可能是未来投入资源最多的国家,国内各省份在考虑国家利益时还考虑着地方利益,二者大多数时候相吻合,但也有偶尔的冲突。在达成国际共识前,我们先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各省份应发挥积极性,服从中央的政策权威,完成中央统一的战略规划。
凤凰城市:中国推进新亚欧大陆桥已经很多年了,但始终进展不大,您认为其中的症结在哪里?
时殷弘:亚欧大陆桥是一个非常宏伟的规划,创意很好,但不可能轻易实现。亚欧大陆桥途中经过太多国家,涉及很多复杂问题,有经济摩擦也有战略猜疑。提倡者不能心急,需要时间,应该分段建设,靠近中国近的一般条件更成熟,逐步推进。
相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在陆上的条件更充分,可以先启动陆上部分,等海上规划好协商好再启动。总体来说干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重在落实。落实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比预想更复杂的情况,所以国际合作至关重要。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我国在东部的周边外交这些年困难较大,因此,对西部建设我们要吸取教训,谨慎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