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之窗
农林组参事赴内蒙古调研草原和林业问题
6月24日至29日,国务院参事刘坚、刘志仁、唐守正、刘秀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晓东、雷武科就草原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问题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调研。
28日,调研组在呼和浩特召开座谈会,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主持会议,自治区农牧业厅巡视员纪大才、林业厅厅长高锡林、副厅长曹文仲、扶贫办副主任苏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所所长赵和平、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和平,以及自治区发改委、环保厅、财政厅等部门同志,部分自治区政府参事发言,与会人员就草原和林业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24日至27日,调研组一行考察了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和大兴安岭林管局根河林业局,与呼伦贝尔市副市长王国林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大兴安岭林管局总经济师韩锡波及林管局、根河林业局同志进行了座谈。调研组一行还走访了牧民及林业职工家庭。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大草原,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是北方四大国有林区之一,呼伦贝尔天然草原与大兴安岭林地共同构成了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牧区人口增加、人为活动频繁等原因,草原沙化、退化、盐渍化严重,牧草质量下降,虽然通过实施禁牧休牧等草原生态建设措施,局部有所好转,但总体情况依然严峻。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林区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均有增加,但还需要在森林抚育、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上加大支持力度。
参事们表示,应该切实转变长期以来重农区轻牧区、重耕地轻草原、重生产轻生态的观念,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草原的支持力度,重视草原水利建设,提高草业科研水平,牧民生产生活组织形式要充分考虑牧区实际,草原管理要引入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加强草原执法。在林业方面,应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林区的属性定位,既要提高森林蓄积,又要解决国家用材问题,把森林抚育作为林业工作的一个重点,努力提高森林生产力,发展适合林区的经济,改善林场职工待遇,推动林区达小康。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副主任刘连贵、宁夏农林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张晓刚、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处长樊喜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参事室)副主任王海滨、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巡视员扎木苏等陪同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