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事之窗

参事之窗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把农村沼气建设推向新阶段

信息来源:作者:徐锭明
发表时间:2010-10-08
字号:/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3年-2009年中央用于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达到190亿元,支持建设户用沼气1406万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3万处、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1776处、乡村沼气服务网点6.3万个,推动了农村沼气快速发展。到2009年底,全国使用农村沼气用户已发展到3500万户,各类养殖场沼气工程约4.5万处,建成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6万个。农村沼气工程年产沼气约135亿立方米,生产沼肥约4亿吨,使用沼气替代薪柴相当于21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000万吨。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农村沼气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了针对不同原料的高效厌氧沼气工程技术工艺,研制出沼气饭煲、沼气热水器、沼液冲厕器和抽渣器等一系列方便实用新产品;开展秸秆沼气、联户沼气、沼气干发酵等技术试点;推广标准化沼气池,发布了40多项农村沼气国家和行业标准,全面推广模具建池、安全生产、出料方便的适用技术;积极推进专业化施工,培养了懂技术、会施工、能维护沼气生产工20万名。
总体上看,我国农村沼气建设进展快、成效好,已成为深受广大农民和地方政府欢迎的能源工程、生态工程、富民工程、清洁工程和民心工程。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投入不足、补助标准偏低。根据全国农村沼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建设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农村户用沼气分别达到4000万户和8000万户,任务艰巨。同时,据对一些地方调研,目前每户“一池三改”沼气建设投资约5800元左右,中央投资补贴标准只占24%。农村沼气项目中央补助标准明显偏低造成了一些地方“三改”不到位,建设质量不高和使用率下降,影响农村沼气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服务体系滞后。沼气服务站覆盖面小、人员少、缺资金、缺设备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部分地方沼气使用率有待提高。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传统沼气农户的产气原料来源、原料构成等都在不断变化,加之受外出打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农户建池后因种种原因不能正常使用。四是新技术开发应用不快。农村沼气新模式、新工艺、新产品、新池型等开发应用不快,如户用秸秆沼气示范推广不快,玻璃钢、PVC等新型商品化沼气池成本高、推广难,采用全混中温发酵先进工艺的养殖场沼气工程较少,沼渣沼液资源化利用程度和综合效益不高等。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要针对沼气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我国农村沼气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尽快编制“十二五”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统筹各种建设模式,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大力推进我国农村沼气建设。在巩固户用沼气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示范并推动沼气规模化使用,使沼气工程整体建设、使用、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沼气原料的综合利用水平,确保农村沼气的低碳使用、清洁使用和安全使用,在农村沼气发展中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二是加大沼气工程的投资。今年和“十二五”沼气投资规模应进一步加大。一方面要加大户用沼气的投资,另一方面要加大新农村建设中的中型、大型沼气工程的投资,促进农村沼气工程迈上一个新台阶,加快把农村沼气建设推向新阶段。三是提高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参照其它中央补助的民生类项目,将户用沼气中央补助比例提高到50%左右,做到建一户,成一户,使用一户。同时,提高其它沼气项目补助标准。四是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沼气服务体系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县级服务站建设,总结推广沼气池“托管”等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社会化服务。为此,要有计划地开展农村沼气技术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建立和完善农村沼气科学便捷的服务体系创造有利条件。五是加快推进机制、技术和模式创新。推进沼气技术创新,重点研发沼气提纯罐装、秸秆生物气化等新技术、新产品,加大实用技术集成组装力度;组织开展沼气建设新材料研究示范项目,开展玻璃钢、PVC等新型材料沼气池实地示范检测,尽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指导,推进产业沼气建设。六是把发展农村沼气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结合起来。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要进一步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养殖污染。主要是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发展户用沼气,支持大中城市郊区重要的水源地等区域的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的沼气工程。同时,要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控制农村废弃物的污染。扩大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范围,建设家园、田园的清洁设施,积极推进散养户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其他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为农村沼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上一个新的水平奠定扎实的基础。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