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之窗
石定寰: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展望
尊敬的各位代表,尊敬的会议主席先生: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向本次国际能源论坛表示热烈祝贺!这次论坛是一次共同应对能源与环境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推动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探索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及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盛会。我相信,这次论坛一定能够取得丰硕 成果,并促进这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能源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石油和其它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和全球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旋律。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召开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以及各国对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许多国家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矛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结合国情,制定国家战略和发展目标,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重视对社会的宣传教育,促进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实现能源多样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能源。国际上许多能源机构与专家作出的预测表明,到本世纪中期,随着能源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和化石能源资源的逐步枯竭,可再生能源将在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水电(包括大型水电站建设,以及小水电的发展)得到蓬勃发展,80年代以后,风电、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等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产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农村沼气、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更加积极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新时期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已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列为实施替代能源战略的重点方向之一。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与可再生能源法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正在陆续出台;在《国家中长期(2006-2020)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已将推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创新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去年,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国家中长期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并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列为国家节能减排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行动方案重要任务之一;去年,党的十七大更加明确地把建设生态文明,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作为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在国际上可再生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和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科研开发、产业发展、以及市场应用等方面等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支从事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专业队伍,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迅速成长壮大,以无锡尚德太阳电力公司为代表的十余家企业成功上市,成为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中坚力量;同时,一批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也开始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再生能源产业已开始成为国内外金融与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领域,投融资规模发展迅速。通过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加快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1、水电
目前水电装机容量已达1.4亿千瓦,其中小水电已超过4000万千瓦。(有关情况将有专题报告介绍)
2、风电
离网型风电,经过20多年的自主研发,小型离网风电机组的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7年共生产100千瓦以下机组5.4万台(其中200-600瓦机组约4万台,占总量73%),并出口1.95万台。这些风机主要应用于内蒙等西部地区与沿海部分地区电网未能覆盖的农村和牧区,以户用风电机组及风光互补形式解决家庭照明、通信、食品保鲜等生活用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增加,300瓦以上较大容量的机组将会有所增加。
并网型风电,目前158个风电厂安装不同容量的风机6400多台,总装机容量已达590万千瓦,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计划”装机500万千瓦的目标。2007年新增装机达330万千瓦,已超过06年以前全国的总装机量。其中,内资企业已占市场份额56%以上,一批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1.5兆瓦大型风电机组已开始进入市场。
为解决电网对大规模风电并网的制约因素,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已将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及直接应用于高耗能工业的研究列入重点项目。
3、太阳能
太阳能热利用,在中国已有很大发展,真空管热水器为主要形式,年产量达1800万平方米,总的累积面积已超过1亿平方米。近年来,新型平板热水器已开始引起关注,正在市场上展示出新的产品。
太阳能热发电(包括塔式、槽式等不同形式)研究与应用示范工作已列入国家863计划,正在研究当中。
光伏发电,在近几年国际市场强劲需求的驱动和国内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00年的3兆瓦快速增长到2007年的1088兆瓦,超过日本与欧洲,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第一生产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4以上,在世界前35家主要太阳电池厂商中,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地区)已有14家以上。
近几年为解决高纯多晶硅材料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国内已有近20多家企业动工新建生产线,总生产能力将超过10万吨,总投资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去年已生产高纯多晶硅材料1100多吨,预计到2010年产量将达到2-3万吨,其他相关配套材料和生产装备也正逐步通过自主开发,形成新兴产业群体,从而进一步促进成本下降和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
但目前的突出问题是由于配套政策不落实,国内市场发展缓慢,到2007年累计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仅200兆瓦。
4、生物质能
生物质直燃发电装机已超过200万千瓦,生物质气化发电已建立若干个兆瓦级示范基地。农村户用沼气池已达2200多万户,为8000万农民提供清洁的生活燃料,同时利用养殖场废弃物及其他有机废料建立大型沼气池1500多处,年产沼气达10多亿立方米。利用农作物秸秆、生物能源作物(包括甜高粱、木薯、甘蔗、小桐籽等)及餐厨废弃物等生产乙醇、柴油等替代燃料。另外,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合成油(BTL)的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和利用藻类生产柴油的技术也正在研究开发之中。
5、地热能
我国地热能年利用量已达4.45亿立方米,地源热泵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多个城市的3000多万平方米建筑中采用。
6、海洋能
我国在80年代已在浙江温岭地区建成的潮汐电站,总装机量已超过3000千瓦,多年来运行状况良好。
7、氢能
从“九五计划”起,氢能研发正式纳入国家科技计划。现已在氢能制备、储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用示范等方面全面开展研发工作,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公共汽车、轿车已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投入公交运行服务。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主要问题一是政策体系与激励措施不完整不配套,力度不够;二是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完善;三是技术开发能力与产业体系薄弱,缺少大量专业化人才。
三、对未来的展望
前不久,我国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总消费的15%的目标。其中,水装机容量要达到3亿千瓦(其中小水电750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能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要达到18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再加上海洋能、地热能等,届时全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将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从目前发展趋势分析,上述目标将会提前并超额完成,这将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30-50年内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增加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预计到2050年形成3到5亿千瓦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到2020至2030年,小水电资源将基本开发完毕,形成1亿千瓦的装机水平;太阳能发电将在2020年之后得到大规模的发展,预计2050年将有10%的发电装机来自于太阳能发电,达到2-3亿千瓦;太阳能热水器可以达到15亿平方米保有量;生物质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特别是在农村能源和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中将会占有重要地位。届时,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会达到30%或更高水平,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减排温室气体和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面对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并对2020年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步伐,中国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认真执行《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考核指标。要加强全社会的科普教育,提高广大公众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建立新的能源消费观念。
2、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优惠的价格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以及加大政府投资及资本市场投融资,实施政府特许权、政府采购等措施,培育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3、市场环境条件。国家电网企业和石油销售企业要依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承担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生物液体燃料的义务。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和生物液体燃料进入石油销售系统的运行管理规定。有关部门还要抓紧制定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标准、工程规范和建设管理规定。
4、电价和费用分担政策。按照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上网电价,并根据技术发展水平适时调整。电网企业因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高于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所发生的费用,将附加在销售电价中由全社会分摊。
5、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予以支持。
6、加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在2006年-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已把能源列为第一优先领域,其中围绕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的技术研究是其重要内容,同时将逐年增加国家财政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研发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支持产学研合作,开展可再生能源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全面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7、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全球保障能源安全、缓解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仅仅依靠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国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多年来,我国已和世界许多国家及国际组织,在能源环境领域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包括举办各种形式的论坛、研讨会、合作发展大会;人才交流与培训;对共同感兴趣的项目开展合作研究、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共同建立应用示范项目;促进产业合作;以及在投融资方面开展合作等。近几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实施,对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11月,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已经制定并颁布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我们希望与更多国家的政府、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金融投资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建立更加密切的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
2006年10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与世界可再生能源理事会、欧洲可再生能源理事会、美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共同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去年9月,我们又与国际太阳能协会共同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2007世界太阳能大会。明年9月,我们将在中国举办第二届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我们热烈欢迎各国朋友们明年在北京相聚,共同为实现人类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各位!
石定环简历:
石定环先生。1943年9月出生于云南昆明。1967年7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先后在吉林蛟河县矽藻土矿、县工业局、县造纸厂,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工作。1980年10月调入科技部工作,历任预测局副处长、工业技术局副局长、工业科技司司长、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正局级)、秘书长。1988年1月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88年6月兼任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主任。2003年6月至今兼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战略研究组组长。2004年3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
长期从事能源政策、科技管理、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现任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理事长、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