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之窗
城市规划如何避免“摊大饼”?——上海参事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看出“门道”
一环套一环圈地建路,居住小区越来越远,来回时间越来越长;一幢接一幢盖楼造房,重复建设越来越多,公共空间不断压缩——“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思路,既不节约也难以持续。上海,能不能拿出更好的规划?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样观博,上海市政府参事张鳌,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诸大建等专家,特别关注的是观众不多的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巴塞罗那等案例馆让他们深受启发,大为感慨:“城市发展,就应该走紧凑型、可持续发展之路!”
空间紧凑 功能集聚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有幢叠加式3层玻璃房,可谓紧凑型房屋最佳代表;像火柴盒一样堆成的汉堡馆象征建筑的多元化和混合化,在城市规划方面,巴塞罗那独树一帜。多次来此参观的诸大建表示:“这些展馆的设计布局,都体现了紧凑型城市规划的理念。”它的重要特征,一是空间紧凑,二是功能集聚,即在同一个区域实现多种城市功能,满足人们工作、居住、休闲、交通等各种需要。
张鳌同样特别关注巴塞罗那案例,他向记者介绍,巴塞罗那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虽非首都,但却是西班牙的金融中心,旅游业发达且拥有港口等,与上海很相似。当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并向城市集中,而土地是有限的。如何应对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巴塞罗那以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两个案例,生动诠释“紧凑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最完美地结合了古代和现代的城市文明,这是国际建筑界对巴塞罗那的评价。在城市文明发展过程中,巴塞罗那也有过起伏:19世纪以来,城东面积约900公顷的Poblenou地区,一直是巴塞罗那和加泰罗尼亚工区的经济引擎,但在产业危机和经济重组冲击下,这一地区慢慢衰落。1992年,巴塞罗那紧紧抓住举办奥运会这一宝贵机遇,从紧凑型入手,根本上转型,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赢得空间,提高生活
空间是城市的基础。建设紧凑型城市,最重要的是布局,老城和新城要平衡,交通、住房、公共空间加上文化设施,一个都不能少。巴塞罗那特别强调打造公共空间,希望“赢得空间,提高生活”——
出租公共会议室
一讲到紧凑、节地,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常常走入误区,不惜牺牲公共空间以换取私人空间。张鳌认为,这方面可向巴塞罗那学习,应该多建造复合型公共场所,减少重复性建设。如:建可供租赁的公共会议室。这样我们的企事业单位就不必再保留家家都有、但大部分时间都闲置的会议室,可大大提高空间使用效率,还能精准控制会议时间。
立体规划连地下
现代城市强调立体规划,尤其是在交通网络等方面。案例馆展区的一张照片很有意思:“主角”是一只垃圾桶,但它并非路上的“个体”,它底下连通着整个城市的地下垃圾管网。我们因此可以拓展思路——能埋在地底下的管网,不是只有下水道一种;而能建在地下的,也不是只有管网而已。
新城生活高品质
住宅区是城市的主要部分。张鳌说,我们一些城市CBD和城郊工业区周边一到晚上就空空荡荡、漆黑一片。这方面规划,巴塞罗那同样有可取之处。那里将旧工厂改建成新型公寓或综合体育馆,加强教育、文化、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等,让新城同样具有高品质生活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