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之窗
上海市政府参事为新外滩建设出谋划策
“外滩堪称上海第一景,能不能寻找一段代表整个城市精神的上海故事,就像丹麦的小美人鱼、比利时的小男孩于连一样,在新外滩上一目了然地体现出海派精神?”新外滩建成开放不久,市政府十几位参事近日联名提出建议。
分段定位介绍历史
参观新外滩,参事们都对观景长廊的宽阔赞不绝口,但他们觉得气派有余、细腻不足。担任国家建设部专家委员会成员和上海市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的张泓铭参事发现,滨江平台虽有一些周围道路和设施的指示牌,可是,几公里长的平台上缺少定位标识,别说外地游客,就是上海本地人,也难以在长廊上约好碰头地点。
联想到附近的南京路、北京路、九江路、福州路等道路,每条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建议,能否参考地铁线路选择不同主题色的做法,在平台上分段标识不同颜色或装饰主题,或者以附近道路为关键词,在相接的外滩分段设置一些地理标识,同时,在标识物上陈设相关的老照片和史料,兼具艺术性、知识性和功能性。
找寻一段城市故事
增添文化气息,是参事们十分关注的话题,所以他们反对在外滩金融广场设置“股票墙”播放股票行情的建议,而希望以放映公益广告、城市形象宣传片等内容取而代之。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张鳌参事回忆说,几年前他参观了德国一座小镇,每逢整点,城市广场中央的钟楼上就会打开一扇小窗,窗子里转出几个木偶人物,讲述这座城市的故事:当年的老市长与侵略者的将军打赌,喝完一整桶酒,用醉了三天三夜的代价,换来了将军取消屠城的命令。
张鳌说,欧洲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人文象征,比如这座小镇,就用一段木偶剧传承历史和城市精神,让他至今印象深刻,而丹麦的小美人鱼、比利时的小男孩于连,更是家喻户晓。那么,上海人能不能也集思广益,找寻一段城市故事,通过雕塑、壁画等恰当形式展示,像那首曾打动了无数人的歌曲《喜欢上海的理由》一样,既激励上海本地人,也能让游客直观了解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