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事之窗

参事之窗

红棉树下听民声

信息来源:作者: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初夏的南粤大地,到处红棉花开,一片郁郁葱葱。5月11日至15日,由陈全训、胡本钢、保育钧三位成员组成的国务院参事室课题组来到广东,就“当前房地产业发展和住房保障”进行调研。

    5月12日和13日,参事们先后考察了广州市云山商品房小区、保利西子湾限价商品房小区、金鹤苑经济适用房小区、金沙洲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小区等。调研中,参事们认真学习温家宝总理关于“国务院的科学决策非常需要来自基层、来自实际、来自群众的真实信息”的指示,按照陈进玉主任关于“政府参事要直接倾听人民和基层干部的呼声,及时发现、总结和传播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的要求,深入基层一线,进家入户进行调研。参事们走进小区,走进住户家庭,查看楼房规划和配套措施,随时和遇到的群众促膝交谈,询问房屋的价格、质量和物业管理情况,还专门召开了两场群众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房地产发展和住房保障的意见和建议。
                一
    云山小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参事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个小区的销售情况比较好,便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走访。这个小区是前年竣工开始销售的,户型以中等户型为主,平均房价8000元左右。在小区的花园中,参事们遇到了两位正在散步的老人,便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下攀谈起来。两位老人是湖南人,儿子媳妇都在高科技企业工作,上班四五年之后买了商品房,面积有80多平方米。参事们向两位老人了解了买房的过程、子女的工作情况、老人的养老、孙子的教育等问题,两位老人表示,房子虽然不大,但是经济实用,配套措施也不错,比较满意。
    金鹤苑小区是广钢集团职工集中居住的经济适用房小区,户型以七八十平方的中小户型为主。参事们敲开了一家住户的门,老两口在家,分别是广钢集团和棉纺集团的退休职工。老两口告诉参事们,这里虽然离市区比较远,看病、购物有些不方便,但是环境好、空气好,适合老年人居住。房子不大,但是够住,而且有两个阳台,设计得非常合理。
    一路上边走、边看、边讨论,参事们逐步了解了当地房地产发展和住房保障的情况,开始形成对调研课题的基本思路。
                二
    金沙洲小区位于广州老城区边缘,与繁华闹市区一江之隔,共有约6000套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房屋结构都是精心设计的。其中,经济适用房以50-70平方米使用面积为主,户型为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廉租房以30-50平方米为主,户型为一室一厅或两室一厅。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设计精巧,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每家都有宽敞的阳台,站在阳台上俯瞰绿树成荫的小区和远处起伏的山脉,令人心旷神怡。
    实地考察结束后,课题组从住户名单中挑选了12位具有代表性的住户,就近邀请他们在住房保障办公室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享受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待遇的,都是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有一定困难的家庭。12位代表衣着简单朴素,一眼看上去就能发现生活并不宽裕。
    陈全训参事代表课题组介绍了来意,他说“我们是北京来的,调研是为了给国务院的领导提建议。你们对于现在的住房待遇,满意不满意?觉得好就说好,觉得不好的地方,希望政府怎么改进,也请你们提出来,我们带回去。”话音刚落,这几位代表纷纷说道,政府的政策好,如果没有政府帮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住上这样的房子。   

    45岁的董义霞,是从东北嫁到广州来的,以前在招待所当临时工,丈夫做修自行车的生意,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他们16岁的儿子刚刚考上高中。董义霞说:“以前我在老城区住的房子,只有几平方米,我在东北都没见过这么小的房子,只有一个小小的窗口,一线天。房子是一个企业家的,后来征走了,上面的通知一下来,我们无条件搬走。就在这时候,知道政府要给房子住,听到这个消息那天,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哭,总算有房子住了,不管多不健全,总算头顶上有一片砖瓦了。”说到这里,董义霞禁不住哽咽了,“这个政策我们一辈子都感谢,一生一世都感谢。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社会主义好。我们两口子都有病,干不了啥事了,我对儿子说,让他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几位参事又问起董义霞一家看病、交通是否方便,董义霞接着说,“每月可以报销40块门诊费,孩子上学坐公交车,正好政府出了学生票,一个月50块钱。政府从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住的建筑面积有70平方,但是只按照55平方交钱,一个月能省下来20多块钱。对我们家来说,每到月底的时候,20块钱比天都大,20块钱能干多少事啊,真开心啊。我们这种双特困的家庭,心里感谢政府那个劲啊,没法说。你们那么大的干部还能来见我们,做梦都不敢想,社会真是在变”。
    44岁的罗燕香,原来在海珠区租住21平方米的私房。家里有三口人,属于低收入家庭,现在每月领取政府发放的469.2元的租赁补贴。她说:“我们海珠区困难群众比较集中,大概有2000多户,领导去看望了我们多次,对我们挺好的。今年女儿考大学,我让她学医回报社会。我对她说,共产党救了你,你要当医生治病救人,以后为人民服务。为了感谢街道和区里领导的关怀,我自己也争取自食其力,去打了个钟点工。”
                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座谈中,有好几位群众都谈到的自己的孩子很争气,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之情。那种对生活的希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参事们感到,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保障,大大增强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45岁的曹翠兰,以修补衣服为生,她爱人在一家单位当门卫,有两个儿子。他们一家四口原来租住在越秀区一套21平方米的房子里,后来租住了政府提供的两房一厅的廉租房。曹翠兰动情的说起她搬进廉租房之后发生的变化,使各位参事深受感动。她说,“以前没有房子住,租住人家的房子。知道政府有了廉租房之后,去年6月份申请的,10月份就批了。52平方米,方向很好,不用开风扇就很通风,又省了电费。我小孩学习很好,申请廉租房是他帮我写的报告,报告拿去之后,政府的人都说报告写得真好。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9岁,现在考上了广东工业大学,特别喜欢数理化,在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得过第二名。他现在读书可以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打了三份工,星期六星期天就去打工,不用我拿学费,政府还给5000块钱的奖学金。”
    40岁的骆锦文,是一个单身母亲,爱人十几年前就去世了,和女儿相依为命。她在菜场卖菜,每个月净收入1300-1400元,每天天不亮就出去进货,非常辛苦,今年的经济不好,菜也很便宜。她说,“今天来看了这个小区,很喜欢,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要有房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儿,女儿16岁,长得又高又大,喜欢打篮球,每天能吃很多碗饭。我跟她说,咱们有房子住了,你就可以安心学习了,每天晚上都可以出去在小区里打篮球了。”
                四
    广州市的廉租房,优先保证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居住。来参加座谈会的,有几位是单亲、残疾或者有精神疾病的居民家属,他们本身存在各方面的困难。住房问题的解决,使他们心理得到极大的安慰,为他们克服各种困难,迎接命运的挑战,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76岁的李礼帮,以前在国有企业工作,国企改革后下岗。他50岁的女儿在文革期间受过惊吓,得了精神疾病,属于二级残疾。现在父女俩相依为命,住在一室一厅的廉租房里,是低保、低收入家庭。父女俩依靠老李每月400块的退休金和365块的低保维持生活。老李说,“我看广州市在住房方面是能够按照中央要求的,步伐走得比较快。我们住这地方,配套什么的都有,1万多块钱的商品房也没有这么齐全。要给政府提点建议是,希望加强质量的监管,现在房子里有些水龙头已经坏了”。
    43岁的李湛宁,双腿残疾,拄着双拐来参加座谈会。他和76岁的老母亲以前住在越秀区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现在住在金沙洲一房一厅的廉租房。李湛宁自学了按摩,考了按摩师的牌照,并且就在廉租房里开了一家按摩小店。他说“我自己还能干一点活,算是有工作,不要政府的补助,有了房子,就可以自己用手艺挣一点钱,现在没有什么不满意了。”
                五
    在几个小区,参事们都询问大家对政府的政策还有什么建议,大家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金沙洲小区,30多岁的徐莹发言说:“社区的环境蛮不错的,就是希望交通和医院能再方便一点。但是总的来说,按照我们这个收入,已经很满意了,和买商品房相比,我们是赚了。小孩第一天来,就说这里很好,妈妈咱们就住这吧。小孩的感觉是不会骗人的。还担心的就是治安问题,小区位于城郊,过去没有围墙,希望能尽快把围墙建起来”。
    董义霞说了她的担心,她说,“我的两个儿子将来毕业之后,都有了收入,肯定要超过廉租房的收入标准了,那个时候是不是要把我们撵出去?两个孩子毕业的时候,收入估计是一两千块,既不能住廉租房,又买不起商品房,那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有点担心。我觉得吧,要是有个阶梯就好使了,我们希望那时候能买我们住过的房子,可不可以呢?希望政府考虑一下,家住完了就有感情了,龙床不如狗窝,领导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有代表建议说,在小区里可以建一些简易的文娱设施,比如建议篮球场,挂两个篮子就行了,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却可以给群众提供集体活动的地方。
    在西子湾限价房小区,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告诉参事们,这个小区建设的时间不长,周围有些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进城上班要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一个月下来,交通费用就有不少。这边也没有大医院,只有小诊所,万一生了急病,要走好远才能到医院。小区里没有超市,要走二十分钟路才能到菜市场,买一个冰棍都要走好远。”说到这里,旁边一位老伯插话说,“我倒觉得这样很好,菜市场不能太近,太近了又吵又不卫生”,其他的群众也加入进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在热烈的议论中,座谈会的时间就要到了。最后,几位参事深情地对群众代表说:“今天下午的座谈,使我们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深受鼓舞。看到大家的精神状态很好,尤其是面对生活中的暂时困难,敢于和命运抗争,对将来的生活充满信心,感到非常欣慰。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你们关心的,就是政府关心的,我们会把大家的意见和呼声带到北京去。相信我们共同努力,大家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