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事之窗

参事之窗

总觉梅花助清气

信息来源:作者: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牛年元宵节刚过几天,合肥朋友电话打到羊城,告知:安徽报业集团紧锣密鼓地正在创办全彩印《徽商》杂志。这的确是一个喜讯,真诚祝愿它能为促进安徽文化建设、推动安徽经济好快发展、弘扬徽商诚信精神作出自己的贡献。朋友同时通过电子邮箱传来吴昌硕的花卉四条屏,说创刊号将由制作《潘立纲集印 选》长卷(去年曾捐赠给中央文史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七家单位)的雪鸿斋用宣纸高仿真精印作为杂志插页赠送读者,嘱我选一幅尽快写点评介赏析文字,这应该是一件有益于读者的善举,我虽明知有些难度,还是欣然接受了任务并回复首选《梅石图》。
    吴昌硕的绘画题材极为广泛,但情有独钟的是梅花。他后来治有一方闲章“梅溪钓徒”,就是为了纪念自己少年时代经常借口钓鱼跑到老宅外十里的梅溪探梅赏梅的一段快乐时光,而且他还曾在宅外植梅36株,可以说自幼即对梅花的香、色、姿、韵、时以及气质和精神了然于胸。他一生创作的诗书画印佳作,据有关资料介绍,近三分之一的题材是梅花,他自己也多次咏叹“我在紫梅溪上住,梅花情性识三分”,“梅花忆我我忆梅”,并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首选欣赏《梅石图》,可以说是对吴老前辈最好的一种纪念。
    吴老先生是69岁时正式启用昌硕之字,《梅石图》作于己酉年冬,即1909年也即他66岁时所为,所以用的是俊卿名。他说他“三十学诗,五十学画,学艺不精,半路出家”,这是自谦。事实上现存他最早的梅花佳构是他36岁时送给其妻弟施振甫的作品。这么一位大画家,青少年时代却历经弟妹先后死于饥馑之痛,饱尝避乱与家人失散靠打短工度日之艰,深切感受56岁做知县仅一个月就因不惯于逢迎上司、欺压百姓而辞官离去之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国衰家难、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他自幼酷爱梅花,使他具有了梅花一样的铮铮铁骨和高洁操守。他画梅“此时点墨胸中无,但觉梅花助清气”,不仅富有生活情趣,而且极具天生寒骨、冰心傲霜、顽强向上、坚韧不拔的高超品格,正如其诗云“冰心铁骨绝世姿,世间桃李安得知”。这幅《梅石图》左下方斜出一块苍苔青石,石前一段老干横空出世,右边新旧数枝梅花几占画幅半壁江山,怒放的红梅和含苞待放的骨朵疏密有致、错综回应,洋溢暗香浮动、冷艳撩人。作品展示的独特艺术风格是:布局大起大落,气势雄强;运笔如写草篆,笔势老辣、焦墨透纸;枝干皮中见骨,衔接自然、野趣横生;梅花用色注重浓丽对比,妙用朱砂、洋红重色且水分调和到恰到好处,使画面色泽十分鲜艳而又不落于粉脂俗艳。向以谦虚处世应事的吴老先生,对他的梅花也不禁自鸣得意“非狂奴安得有此手段”。还有,作品左边题诗五绝“花明晚霞烘,干老生铁铸。奉寒有同心,东山赤松树”,以顶天的单行式飞流直下,篆隶笔意的草书气势奔腾、苍劲雄健;两行短款下钤一白文别号章“苦铁”,画幅右下方钤一白文故乡“安吉”闲章与左上名章呼应而平添韵致,可谓诗书画印一个不少,通篇不受剪缚,古朴自然,为人间留下又一幅大写意传世佳构。
    吴昌硕,浙江安吉人,生于1844年,卒于1927年,是中国近代艺坛公推的艺术泰斗,诗书画印全面成就称雄于后世的开宗立派的一代巨匠,为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开启了新纪元。其艺术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二三代人,众多的现代绘画大家如海派诸家,如京城画派陈师曾、齐白石,如现代最具实力的艺术大师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出自其门下,抑或深受影响,无不源自于吴昌硕。因此,吴昌硕的绘画作品在当今书画艺术市场早已升值为天价;也因此,杂志中的这幅《梅石图》虽为高仿真插页,却也颇富珍藏意义。
    在浙江杭州、江苏南京等地都在先后举办纪念吴昌硕活动时,我们来欣赏吴昌硕的《梅石图》,也正是缅怀学习艺术大师吴昌硕,做好自己事情的一种良多启迪和猛力促动。

    潘立纲: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