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之窗
初探九华佛源九子岩
“初夏的九华,晨雾溟濛而又潇洒,乳白的轻纱罩着山、盖着水,包着你、裹着他、也蒙着我,人人皆有仙气,处处都是幻景……”这是我20世纪80年代初去九华山的最深刻的一个印象。二十多年来拜谒佛山十好几次,因为都有当地文化干部等朋友的陪同,自认为足迹已基本遍布各大寺庙景点。今年3月从南方返
回合肥,有人问我,知道九华山佛缘的源头吗?我只能惊异而又惭愧地以摇头代答。也因此促使我在己丑牛年春夏之交时探访了九华佛源九子岩。
九子岩距青阳县城九公里,在朱备镇双溪寺附近乘索道缆车十分钟即到。这里的索道因爬坡陡峭设计而荣居全国数以千计条索道的第一。出缆车车站向右沿石阶下行几百米是一盆地,华严禅寺即坐落在笔架山半山腰间,典型的徽派建筑要不是白墙粉成佛教黄,加上三座巨大的“鼎盛香炉”,真以为是一处民居,但走近跟前却看出了与常见寺庙非同一般的独特之处。山门顶上残缺不全的广化院三个字是其原名,也称九子寺,据说始建于唐,明代重建,清咸丰年间毁于战乱,120年前即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御封创办了中国佛教第一所佛学院,因以弘扬华严宗著称,寺庙又更名为华严禅寺。这座寺庙1984年被安徽省政府定为省重点寺庙。特别是庙前护栏的石板、石柱皆如同化石,彰显它们饱经沧桑;大殿中圆柱基石的各种动物与花卉浮雕惟妙惟肖,但剥离破败的残迹却默默无声地向人们揭示其漫长岁月,同时也印证着这座古刹的悠久历史。
从山门出来左行,经过犀牛望月景区,在坐北朝南的佛茶茶道馆前面两侧,两棵高约25米的枝繁叶茂参天夺目的枫、榆神树十分壮观,人们总喜欢伸开双臂拥抱东边的得四人才能合围的枫树。当地人都肯定地说是老一辈又老一辈人讲的,唐开元末年(公元740年前后),树是涉海西行的新罗国王子、落发为僧的金乔觉所栽,是祈福人间万代丰收富裕的象征,这千年古树还真让爱抬杠的人说不出别的什么话来。这栽树者大愿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他“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故改名地藏,也即现在人们顶礼膜拜的地藏王菩萨。向茶道馆的东北穿越一片竹林,即到了他的第一修行处。这里三方群峰环抱,北临深谷,溪水潺潺,飞瀑直下,环境极为幽雅,左拐角一块巨石形如蒲团,名为地藏盘陀石,相传是这位菩萨当年在九子岩修行的主要场所。我等一介凡夫俗子在这静坐片刻,都真有无欲无我、天人合一的境界,何况高僧大德乎!更何况地藏菩萨乎!大石下面有一间20余平米高矮不等的石洞,是菩萨雨雪天修行安息之处。据说其坐骑谛听就是为他得到这一栖身洞穴和狼群激烈搏斗而死。我这才明白,紧挨寺庙山门右侧高九米的七级唐代风格的方形石塔及塔中一尊犬形石雕,原来是纪念这一救主义兽的。
离开地藏王第一修行处往回直走约百米,向左登上22级石阶,这儿有一座状如京城北海公园白塔的石塔,是我省发现的规模最大、历史最久而且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元代喇嘛塔。这一方面印证了汉藏佛教同参共修的历史,另一方面也印证了九子岩至少好几百年前就有过广博旺盛的佛缘。去年底,72岁的海诚法师无私地将寺庙移交给师弟、38岁的海顺法师住持,老人几乎天天还从下院上来辅助师弟,而海顺年轻有为,很短时间就把寺庙的环境做了一番整治,同时正积极运筹着九子岩寺庙的重振大业。
我在九子岩寺庙里吃素听佛四天,还游览了山下和山上的寺庙及其周围的艳花、异草、奇松、怪石、神瀑、险峰等景致,如山下烟霞园前的卧牛巨石,如新中国的第一尊大兴和尚肉身殿,如下院的大愿宝殿、玉佛殿,如灵性四溢、状如七匹白练落差达80米的九华第一瀑七布泉;如山上的幽冥钟楼、观音茅棚以及室内的和尚圆寂的石塔,如悬崖边沿“玉龙夜珠”飞来石;再如狮子峰的诸天寺,登千米主峰天华峰即九华无峰……可圈可点的景点还有许多。我想,寺庙的僧人如在佛文化底蕴的开发建设上多下功夫,景点的管理人员如在景观保护、环境优化以及宣传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八方游人和众多居士香客如深入广探佛缘渊源,那么,莲花佛国的源头九子岩禅寺及景区在改革开放、全面复兴的大好环境下一定会霞光明丽、佛缘久长,益发阿弥陀佛!
潘立纲: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