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之窗
对山西今年经济形势的基本研判和政策建议
从2008年底到现在,我对省的经济运行情况非常关注,也在市县和企业作了不少调研,使我不安和担忧的是我省的经济运行情况一直起色不大。工业增速持续走低,从去年10月以来,连续5个月负增长,各类工业企业生产呈普遍下降态势,经济下行的压力比兄弟省市更大。2009年可能是我省近十几年来最为困难的 一年,经济下滑和大面积企业处于事实上的停产半停产状态,已成为我省当前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矛盾。做好2009年山西的经济工作,如果不采取一些非常的办法和措施,我们将会更加被动。下面仅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一些思考,毫无保留的向省领导反映,以尽一个老同志的一点责任。
一、对当前山西经济形势的研判一定要科学准确,只有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才有可能转危为机,把握住山西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从目前来看,这种判断已基本成为全国的共识,但是从全国各省的实际情况分析,山西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可能最为严峻。对沿海发达省市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又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对山西来讲,则肯定是挑战大于机遇,我们要想掌握山西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和更多的努力。
从全国来讲,陆续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就是全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工作支撑和切入点,对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具有客观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因为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十个重点产业的产值几乎占全国GDP的80%。搞好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兼并重组,带动这些产业的企业开拓市场,对于沿海发达省市的作用是非常直接和重要的。但是对我们而言,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山西产业的带动作用,就比较小、比较远。由于我省经济结构过于单一,能源、原材料工业占80%左右的份额,在全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我们有基础的产业只有钢铁、有色金属两个行业,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只有很少的份额。同时“全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扩大内需举措对山西工业几乎没有任何带动。所以产业单一是我省止跌回升严重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认为造成山西经济发展比较被动的原因很复杂,从客观上讲,与我们多年的结构调整缓慢,发展方式转变缓慢有关系。但是从主观上讲与我省各级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分析判断不科学不准确有着重要的关系。比如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世界金融危机对山西的冲击和影响有限,全省的经济基本面是好的,2009年山西经济发展有望在10~11%,甚至到2008年底不少部门和同志仍然有一种盲目乐观的态度。去年底我在给王君省长的一份材料中曾讲到:2009年山西面临的形势比全国更严峻,估计在今年4月份左右,全省将有四分之一的县市发工资都会存在困难。从现在看当时的这个判断基本上是准确的,正是因为我们的各个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形势缺乏一个准确的判断,所以我们所作的工作也往往滞后,常言说“起的早的鸟儿有虫子吃”。比如去年安徽等省为了争夺全国扩大内需的4万亿蛋糕,工作就做得很早,很充分,许多省在中央做出这一决策之后很快就以“十一五”规划项目为基础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上报中央。再比如在全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研究和出台工作中,一些兄弟省市已经抓住机遇同步研究和制定了各省的产业振兴规划。但是在这些方面我省老是慢半拍或是慢半步。
所以要扭转山西目前的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在正视困难的同时,要抓住机遇,千方百计把中央的政策用好用足,针对山西的特殊情况及时向中央反映一些情况,争取一些政策,使山西经济工作有多个预案,把工作提前做好。
二、把转型发展与应对危机结合起来,省委省政府要为企业“抱团取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说增强发展信心,关键是要增强干部的工作信心,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但是我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干部中存在着一种观望等待的消极情绪,特别是一些资源型市县,不少干部不敢负责任,不愿负责任,在企业则有一种畏难情绪,所以山西要真正转危为机,首先要理顺情绪,增强信心。这里关键是要增强全省各类企业的信心。省委省政府要针对山西目前企业的困难,为企业“抱团取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当前要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帮企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后劲,越是外部环境严峻越要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帮助。目前许多兄弟省市都在做为企业服务的这篇大文章。比如湖北省省长多次强调要为大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省领导要当企业的“保姆”,并出台了为企业服务的七项规章制度。四川省则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增资、减税、调价、降压、减负、保障等多个方面促进工业发展止跌回升。我省应系统地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市已有的办法和经验。
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全省力量开展对企业“六了解,六帮助”活动。一是要进一步了解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帮助企业与产业链正常对接;二是了解资金周转情况,帮助企业搞好银企对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企业的难题;三是了解企业产品销售情况,帮助企业搞好产销衔接,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四是了解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帮助企业及时化解改造升级中的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五是了解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好职工困难问题,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六是了解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帮助企业谋划改革发展的思路。
建议:发动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发动政府各部门以及科研院所的各种力量,深入企业认真调研,认真帮扶,帮助企业共克时艰。
建议:针对目前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在全省加大贴息担保的力度,改变投资方向,从省、市、县三级建立和完善三级担保机构,补充担保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链断裂问题。
三、“把支部建在连上”,以县为基本单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各个突围,整体前进”的经济发展态势。
搞好山西2009年的经济工作,从全省整体上要有一个考虑,但是目前比较现实的一个办法是发挥各县的比较优势,创造若干小的气候环境,充分发挥县一级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县一级政府的积极性。县一级是我国行政和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平台,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块块经济和特色经济,又是以民本经济为主的最具活力的经济。我省有110多个县市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千差万别,深化改革,应对危机的办法不尽相同。在调研中发现我省不少县,应对危机,走出困境,有不少有利条件,只要引导得力,很容易见效。简政放权,搞好省管县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是走出目前困境的现实选择。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可以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三是可以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体系。四是也容易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拉动内需。
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十几个县域经济工作组,帮助全省各县市,理清思路,克服困难,加强县级领导经济的自主权。“支部建在连上”,让100多个县,发挥各自优势,寻求各自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途径,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四、发挥山西产业链优势,抓好山西产业发展的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和县内循环。
为了走出世界金融危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世界各国和国内一些省份都在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寻求破解难题的对策。
我认为山西目前比较现实的一条办法就是发挥资源型产业链较长的特点,围绕煤—电—铝、煤—焦—化、煤—焦—铁等产业链较长的优势,以某一关键产业为核心,发展省内循环或市内循环,引导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抱团取暖”才能共渡难关。只有上下游产业互惠互利,才能整体生存下去。各级政府应围绕各个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或者说“抱团发展”,打通关键环节,克服资金链、产品链当中的困难。使上下游企业生产正常运转。
同时应借鉴湖北、安徽、山东等地的经验,实施“省内循环+省内直供”的政策。比如2月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武钢产品省内循环的意见》,要求省内机械、汽车、家电、船舶、铁路、建筑施工、工程设计等企业(单位),在材料选用、项目设计等方面主动介入,积极促进武钢钢材“省内循环”。安徽、山东等省也有类似的行动。虽说上述办法有地方保护之嫌,我们不一定采取他们的办法,但是我们应该从省内产业链较长的角度出发,鼓励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包括鼓励省内煤炭企业优先选用省内煤机产品,省内工业企业积极选用太钢产品。煤炭企业优惠和优先为焦化企业供煤,焦化企业优惠和优先为冶金企业供焦,等等。
五、积极争取和准备在省内实施能源和钢铁、有色金属战略储备制度,为企业生产渡过难关,寻求一条道路。
经济危机的周期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在经济低迷的时候,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也会卖不出去。目前钢铁、有色金属、甚至焦炭的市场价格,已接近和低于生产成本,如果我们利用一部分资金对上述战略性工业产品采取一种战略储备制度,用成本价由政府收购或以期货方式收购一部分钢铁、铝、焦炭等工业产品,则可以打通山西产业链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使山西上述产业能够保持基本的正常运转,一半年价格回升之后再出手,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认为采用战略储备制度比搞某些重点建设效果会更好。目前兄弟省市也有相似是政策。如云南拟收购30万吨铝,广西已明确政府要收购5万吨铝锭;江西某市以16亿元资金收购钨和稀土矿资源。
六、顺应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工业产业的战略性调整,把山西重新打造成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战略,根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制定出台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物流等10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些行业或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是涉及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或是攸关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十大产业中九个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达三分之一,其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30%。
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不仅对应对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山西转型发展、调整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省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能源、原材料比重过大,工业经济缺乏持久支撑,极易陷入周期性波动和循环,所以山西转型发展,必须顺应国家十大产业振兴的机遇,在工业产业的发展方面补上我们过去没有做好的一些课题。
一是要下决心振兴山西轻纺、食品工业。把轻工业、食品工业作为我省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集群。
二是要下决心振兴山西的装备制造业,“工业立省”、“制造立省”,做好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加法。山西要改变目前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局面,必须顺应工业的客观规律,顺应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趋势,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把加工工业文章做好,把制造业文章做足,发展一批山西具有比较优势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煤机产业、轨道交通设备和一些新型电子产业,等等。
建议:责成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和制定山西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着重研究全国产业振兴对山西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山西转型发展过程中山西工业产业的主攻方向,及轻工、食品、装备制造、有色金属、钢铁等产业振兴的规划和细则。
建议:以工业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实施工业产业集群战略,瞄准市场承接转移,依托国有大型工业企业,推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比如以太重煤机为核心的煤机产业集群;以太重为核心的重型机械产业集群;钢铁机械和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汽车配件和精密铸造产业集群;以太钢为核心的不锈钢产业集群;食品工业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等等。责成工业部门尽快研究和制定山西工业产业集群方案。
七、实施山西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的“六大工程”。
由于省情等多方面的原因,山西扩大内需亦应该采取一些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不同的措施,要切实把我省农村多年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搞好工作做为扩大内需的方向,要切实把“三农”作为投入的重点,把“三农”有关的工程和项目作为新增投资安排的有限领域,保证农民能够有事干,保证农民可以增加收入,保证这些措施对农村长远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建议:结合国家的相关部署和我省农业、农村的实际需求,尽快在省内实施农村扩大内需的“六大工程”。
(一)土地修复和整治工程。我省耕地数量少,质量差,多年的资源型经济粗放发展使不少土地失去了耕作条件,所以结合山西20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作,把全省土地修复和整治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修复一亩耕地或新增一亩耕地补贴农民1000元,这样农民有积极性,又是长久性的好事。
建议:鼓励农民对废弃粘土砖窑、矿山损毁的农田、盐碱地、闲废荒地进行修复和整治。要把矿山和企业的排矸、排灰、排渣与土地整治整体考虑,大力组织土地资源的复垦开发工作,搞好这项工作对全省未来的土地占补平衡和经济开发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小流域治理和微水工程。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的另一个重点是带动农民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我省应加大对小流域的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沟坝农业,重点推广汾西等县的小流域治理经验,同时在不同地区重点搞好土壤水库、集雨补灌、农田节水等微水工程。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力度,解决全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三)特色农业发展工程。重点围绕红枣、苹果、干鲜果、小杂粮发展,带动农民发展一批农业产业集群。围绕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上一批专业市场、仓储设施;建设一些技术学校,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加大对冷库、现代农业和物流体系建设,使山西的特色产业尽快成为富民和富省产业。
(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搞好全省六大造林工程,启动煤矿采空区植被恢复工程、城市水源涵养林工程。结合省“碧水蓝天”工程,加快搞好11个重点城市、大运高速路沿线和汾河干流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五)搞好农民工就业培训工程。大量的农民工回乡之后,如何增强他们再就业的技能和素质是目前政府应该抓紧的工作。我省应结合山西的实际,大力发展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包括:煤矿职业培训、餐饮职业培训、机械类工业技术培训,果业技术培训等等。由省财政拨款,为返乡农民工发放专业技术培训券,为农民工提供为期半年的专业培训。
八、通过“三个确保”、“三个转变”实现我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
去年我在几份建议中曾指出:2009年山西经济发展的形势可能比全国更严峻,保持山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比兄弟省市更艰巨。指出如果我国经济增长在8%左右,山西的煤炭、电力等产业将会处于严重的过剩状态,煤价高位运行的可能性将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就会重蹈1999年前后的经济低迷和徘徊局面,同时估计到今年下半年全省有三分之一的县(市)正常发放工资都有困难。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上述判断,基本上不幸言中。面对这种形势,我认为眼前全省最紧迫的任务是“三个确保”,即确保山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确保山西生产安全、社会和谐。
从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省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非常困难艰巨,我们之所以回升乏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多年的资源型经济发展不仅遇到了红灯,而且积累了不少困难和矛盾;不仅需要尽快转型,而且转型的任务也非常艰巨。比如广东省的转型,主要是“腾笼换鸟”,是在第二产业内部的转型,他们的转型方向是升级和改造;而我们的转型是一、二、三次产业必须同步的转型,是发展方式上的根本改变。
目前山西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既需要“转危为安”,更需要“转危为机”,是安全生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间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和困难。这是省委省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对我们而言,2008年是我们事故频发,大事不断的一年,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全省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也为经济正常运转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全省在某些领域的生产、工作不是很正常。比如有不少该复产的矿井亟待验收,但是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人敢于签字负责。由于我省煤矿大面积停产,目前省内少数企业用的是外省煤,至今年2月份,内蒙古煤炭产量已首次超过山西,成为全国第一。山西煤炭企业的市场很可能为外省占领,所以安全生产第一与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为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的一对矛盾。
因此,做好2009年山西的经济工作,我们不仅要“转危为安”更需要“转危为机”;不仅需要理顺情绪,增强信心,更需要尽快恢复一些市县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后边两者是我省面临的特殊问题和困难,也是做好今年工作,推动“三个发展”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做好2009年的经济工作,眼前当务之急是需要围绕“三个确保”,把中央的政策用好用足,我们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拉动投资,鉴于山西多年投资总量偏低、投资后劲不足的现实,我们应该围绕“四万亿大单”和国内“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尽快出台山西的产业振兴规划和实施细则,应尽快向中央反映山西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中央在山西搞一些能源战略储备,等等。同时应转变投资观念,以“四两拨千斤”引导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引导社会资金搞好山西建设。目前组织山西企业走出去看看外边有什么商机,我们有什么优势,可以承接些什么产业,是亟待进行的工作。
当然从长远看,加快山西发展,还在于围绕省委提出的“三个发展”,认真搞好山西增长方式的转变。我认为,省委提出的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是山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拓宽经济社会发展起飞跑道的战略宣言。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就是把眼前与长远结合起来,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把“三个确保”、“三个转变”与“三个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目前这种被动局面,改变我们目前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具体的讲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使“三个确保”、“三个转变”和“三个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山西工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带动向依靠能源、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山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消耗向依靠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转变。所以实现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在第一产业农业上做文章,在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上做文章。
1、建议:省委、省政府责成省委组织部和人才办充分发挥山西800多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作用,在每个周末召开一次“山西转型发展周末论坛”,通过论坛,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为山西实现“三个发展”建言献策。并把论坛作为山西思想大解放的一个阵地,通过解放思想,理顺全省情绪,增强全省信心,确保山西平稳较快发展。
2、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几次县委书记、县长和专家座谈会,专门研究山西县域突破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和发挥县(市)一级在“三个确保”和“三个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山西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专家,“走出去”看看形势,“走出去”寻找商机,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推动“三个确保”和“三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