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事之窗

参事之窗

业衍璋:“和谐”申义

信息来源:作者: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余于“和谐”之说,最所服膺,以为此真宇宙万物之所以生长成就颠扑不破不可或违之理,所谓“和实生物”者是也。以其无可致疑,故多习而不察,不作深论。是以古先以来,贤智之士,虽多倡言,而析其精义者甚鲜,为足惜也。余每拟穷其奥旨,发其秘蕴,以就教于学士哲人,使此说益昌明。而苦学之不精 ,识力寡薄,况年已九旬,神思衰耗,遂畏其难而中辍,深自责恨。近者,余于《江苏文史研究》2008年第3期得读周来祥先生著《中华文化的中和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以其对“中和”二字训诂精当,且征引繁富,至惬心怀。然而对其以“中和”与“和谐”二词为同一概念,不辨其差异,遂致对“谐”之一义失其探讨,致晦其义,于是论说虽繁,实有未谛,不敢不陈吾说以申其义。    

    窃以为“中和”一词关捩在“中”,而“和谐”一词关捩在“谐”,二者关捩不同,内涵自非同一。所谓中,声读有二:平声,其义为内,为不偏不倚;去声,其义为得,为恰到好处。《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此中字读平声,应依平声义解;“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此中字当读去声,应依去声义解。“中节”,正谓恰到好处也;“中和”者,适当之融合也。至于如何始得适当,其义殊未明晰也。“和谐”则不同。谐,《说文》:“谐,洽也,从言,皆声。”吾国文字,声义相通,有其声即有其义。而皆者,《说文》:“皆,俱词也,从比从白。”所谓俱词者,言其所述,非单一之个体,而囊括其所见欲言之多体也。是以言“皆”者,既不可有挂一漏万,亦不可以令一人向隅。俗谓满座皆欢,皆大欢喜者,尽皆之义矣。夫所谓“和”者,“以他平他谓之和”,是以一和之中,必有他他在焉,且未必止二他,或有诸他,而诸他无一不得其平,是所谓“和谐”也。故谐者,实中之必要条件,能谐始能中也,不谐必不能中,此“中和”与“和谐”二词之所以不可不辨,而谐之义之所以不可不申也。    

    余尝以为世间事物,无虑千万亿数,其存在状态,莫非个体。而一切个体之所以能存在则皆由于集体。试观万物,无论其至微至细,如细胞如原子,皆可以析其结构,而其所结构又莫非若干个体。试观事件,无论其至繁至杂,如战争如婚媾,如建筑如娱乐,皆可以论其所以造成莫非若干事件。此种论析,世间至圣至贤之士亦不可穷尽其探究,终祇得其大体耳。至此,唯当求其个体与集体之共同存在状态为何如耳。如其为良好状态,则个体必安于其集体之中,而集体亦必因个体之各安其分,各尽其用而健全发展。反之,如个体不能安于其在集体之中,集体必不能得其所有个体之正常作用,则此集体必贫弱,必分裂,必危殆,甚至消亡。而其所有之个体亦必随之病废离散甚且同归于尽矣。个体集体二者之关系如此密切,真所谓共存共荣,同兴同废。是以二者之共同存在状态应求其绝对良好,至少亦应相对良好。而所谓良好者为何,曰:则在和谐。盖集体之于个体能各得其所,不失其当,此真和也;个体之于集体能各尽其分,不其用,以真谐也。能至乎此,真无失其伦,神人胥和矣。    

    何谓各得其所,余三四十年前流离之际,重温子长《史记》,至《燕召公世家》,恻然慨然。曾泚笔札记所得,其中于“各得其所”一义颇有论及,今所见无异于昔日,特迻录以申吾意。曰:“善人之为邦,民到于今诵之,此甘棠所由作也,而求召公之治,亦无精远甚异者,曰:使各得其所而已。然岂易言哉,苟无恻怛哀矜之诚,精察勤敏之笃,未必能至也,诚能至之,虽圣人无以加也。天道何如,日月星宿,错列成系耳;地道何如,山川海陆,奠置有常耳。则使百姓臣工各得其所,岂非人道之至耶,岂非参天地之造化也哉。工者得治其器,农者得艺其亩,商者得列其肆,学者得卒其业,岂非各得其所哉。毋夺其时,毋害其事,毋妨其功,毋扰其生,岂非各得其所哉。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岂非各得其所哉。丰年终岁乐,荒年不至于死亡,得免于流离,岂非各得其所哉。无冻馁之虞,无兵燹之恐,无疲役之困,无刻剥之酷,无强暴侵并之忧,无刑杀冤毒之惨,岂非各得其所哉。能使各得其所,何祇召南思之,千古之下,谁不念其遗爱,四海之内襁负其子,请一厘以为氓者,将若水之就海,滔滔皆是也。

    呜乎,善人远矣,吾不得见之矣,又不得考其行事,然而甘棠之思犹在,诵其诗,想见其风烈,不得不为之低徊叹也。”《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亦谓各得其所而已。各,诚能得其所,则必自安其位置,自尽其作用,万汇竞荣,百物昌茂,洋洋乎美哉。八音之所以克谐,莫非土草木金石丝与竹之音,宫商角徵羽之调,琴瑟钟鼓之具,鸣奏之先后抑扬,各得其所,始中律吕也;五味之所以调和,莫非盐梅醯醢甘鲜之配合,火候操纵之得中,烹饪之作辍调停,各得其所,始中滋味也。人之一身亦然,四体轻捷,五官聪敏,脏腑调适,神思清爽,吐纳均匀,眠食作息,莫不各得其所,于是精健,稍有不适,俗谓之违和,久而不瘳,废疾瘫痪,必致丧亡。是近取诸身,于和谐之微言大义,亦可以有所警省。夫子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诗》云:“取譬不远。”舜以作乐命夔,伊尹以治庖说汤,亦皆取譬以论郅治而已。明乎此,则于一事,于一物,于天道,于人事,罔不可见和谐之义之至真至切至笃,是以余不惮屡言之,世之君子,将以为何如。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