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之窗

音乐里的大智慧---访当代著名音乐家王立平

信息来源: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馆员简介:王立平,1941年生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3年开始从事专业影视音乐创作,三十多年来创作了大量影视音乐作品,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鲜明个性,且词曲兼长。所创作的许多作品雅俗共赏,广为流传。历经四年半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创作的全部乐曲和歌曲是代表作之 一,深受海内外广大听众欢迎和喜爱。

    《潜海姑娘》、《飞吧鸽子》、《少林少林》、《牧羊曲》、《大海啊,故乡》、《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驼铃》、《太行颂》、《红楼梦》……一部部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一曲曲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扎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更道出了人类对音乐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别人吃堑自己长智
    记者:王老师,您是大家非常喜爱的艺术家,很高兴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来聊一聊关于音乐与养生的话题。
    王立平:那我们就从健康谈起吧,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常常被人们忽视。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享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健康,身体不健康还可以享受心理健康。这就要勤于学习,不仅仅从书本上学,还要向生活学,向所有的客观存在学,做一个有心人。有人说“吃一堑长一智”,怎么得了!一个人要想变得非常聪明得吃多少堑呀?撞了南墙才回头,那脑袋得撞成什么样啊?所以我觉得应该“别人吃堑自己长智”,前人的经验能使人变得见多识广,非常通达,很聪明、很智慧、而且还能幸福,把困难降到最低,把快乐提到最高。英国的霍金,那样一个残疾人,依然可以给人们智慧。前几天我见到张海迪,我们回忆起20多年前,她坐在轮椅上给大家唱《大海啊,故乡》,她觉得这首歌给了她很多美好,开阔了她的胸怀。她以健康的精神来弥补自己身体的不足,她会过得比很多肢体健全的人还要幸福,还要健康。
    记者:看您现在身体很棒,好像也苗条了很多啊!
    王立平:身体健康还是非常重要的,原来我非常胖啊,现在身材蛮好的了。我有专车,但我经常骑自行车。晚上没有特殊情况,走路一个小时。吃的健康一点,多吃点蔬菜水果。我曾经血糖很高,血脂也高,现在都正常,原来中度脂肪肝,后来到轻度,今年大夫非常认真的说我没有脂肪肝了。到这个年龄,还是要把维护健康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少给别人,少给社会增加一些麻烦,自己也快乐。
    记者:您是怎么消除脂肪肝,并将体重、血糖、血脂减下来的?
    王立平:注意运动,控制饮食,辅之以必要的药物,就可以了。但是减肥药我从来没吃过,那不健康。有病吃药很正常,但是药三分毒,适度很重要。另外可能跟心情有关系,好一点我也没有那么得意,差一点我也没那么恐惧。人啊,按照毛主席最高指示来说:“既来之则安之”。 
音乐情感密切相关
    记者:音乐在您的生活里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王立平:对我来说音乐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音乐中都真实的表现着我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憎。艺术需要情感,情感需要真挚,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够打动别人。
    记者:音乐有时只是当时的流行,却称不上经典,可您的很多音乐不仅流行而且都成了经典。
    王立平:可是当时能不能通过我都不知道,很多都是第一次。写《驼铃》(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插曲)的时候,他们说:“你写的东西都很流行,咱们这次一定要打得更响,只许成功不许成仁!”当时流行的是电吉他电子琴,洋调,我用的是琵琶二胡,民调;歌词上流行心啊花啊,我写的却是革命战友,所以从哪一条也沾不上流行的边,再怎么我也不能让刘杰这个老革命抱个吉他唱你爱我我爱你啊。我想这次不行就下回吧,艺术必须是真诚的。我哪想到它会那么流行,而且流行至今啊。
    记者:现如今音乐已经成了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经典的音乐,经久不衰,您觉得音乐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
    王立平:音乐是给人健康的,人们从音乐里找到的是深层次的东西。听音乐既不能填饱肚子也不能穿暖衣裳,它能给人一种精神的满足,提升精神境界,陶冶人的性情。
    有人统计,搞音乐的社会群体犯罪率最低。音乐是美的,善的,给人美好,对人发生影响。李媛媛在病中时候最喜欢听我的《飞吧鸽子》。我在东北时买了一本小杂志,里面讲了一个人,临终的时候请他爱人给他放《太阳岛上》,音乐让他在最后的时候不绝望,仍然用具有希望的东西填充最后的人生。
    记者:还有这样的例子或故事吗?
    王立平:有啊。比如那时候拍《邓颖超》,历史政绩都拍完了,想拍一段怀念总理的镜头,邓大姐说“你们就拍我听《驼铃》吧”,后来我看电视才知道,真是这样。这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在怀念一位世纪伟人的时候,借这首歌表达她的思念之情,热爱之情,不舍之情,战友之情。那就是说音乐跟人的感情,跟精神生活密切相关。
    有心人坎坷变财富
    记者:您这一生经历了各种坎坷,能否说这份坎坷给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王立平:坎坷就是坎坷,要是有人问我,“再经历一次,之后你可以留下一份财富,你干不干?”我说,“我不要那份财富,我不经历!”何必呢?但是已经经历了就不要白经历,为什么不把它变成一种财富呢?
    记者:您已经把这份经历变成了一种财富了吧?
    王立平:有时候是这样。像《驼铃》“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如果我没有坎坷的经历,没有许许多多的生离死别,怎么能够把这种离别之情写得触动人心呢!很多人告诉我他们都是流着泪唱这首歌。每年的老兵复原新兵入伍,每逢离别,人们常常想起唱这支歌,就是因为我(词曲作者)有这份真情。我把我经历了的许许多多集中起来,就是“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逢”;“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这种人与人真情的嘱托,那是人们心中共同有的,而我就用我专业的笔把它表达出来。它触动了人们共同的感情,甚至男人女人都有的那块最脆弱最敏感的地方。这种体验,就是我曾经痛苦的经历,留下了,并且有机会写这个歌的时候把它表达了出来。
    厚积薄发完美主义
    记者:谈到音乐,不能不提到《红楼梦》。如果不看曲作者的话,让人感觉那就是曹雪芹写的,您如何将音乐与这部文学巨著融合得如此完美?
    王立平:当时最没办法的时候我就想,曹雪芹如果是我他该怎么写,他怎么想。人生不可能没有遗憾,但我尽可能不留遗憾,所以我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
    记者:您在艺术方面追求完美,在其他方面也追求完美吗?
王立平:都是这样,但追求完美跟达到完美是两个概念。追求是一种理想和愿望,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绝对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充满幸福就够了。
    记者:《红楼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了,现在人再拍《红楼梦》,没有人再敢作曲了。
    王立平:不是,应该说后人都可以超过前人的。但是我也曾经想,我没打算让人超越,我就是想在我这代做得满满的,今后有人真的超越了,我服。我不希望后人对我望而生畏,而我的责任是:你们都可以超越,但没那么容易。
    记者:我们知道,像《红楼梦》这样很难被后人超越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少林寺》,再拍还是要用您的音乐,这绝对不是偶然。
    王立平:当时我写《少林寺》没有花《红楼梦》那么多功夫,但我积累的时间长,很多事情想透了才有可能。是前边做了很多功课,到这厚积薄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记者:您写之前有没有这样想,我厚积薄发,肯定能够轰动?
    王立平:没有,我是尽我的努力。台湾出了一本书,讲一百个成功人士的一句话,我那句话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不管结果如何。”像《红楼梦》这么难,我怎么知道我能成功呢!当时有人说,别傻了,这可是好机会,你借着《红楼梦》36集,弄个什么歌,让它到处都能流行,只要能流行,你就成功了。我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如果那样,曹雪芹就不是曹雪芹,《红楼梦》就不是《红楼梦》了,它再高深,我也不能降低格调水准以求大家的流传。我对《红楼梦》就是按曹雪芹写的,没按流行歌曲写。
    我当时写《太阳岛上》,是人家让我帮个忙,我一天时间写出来的,那也是厚积薄发。我跟导演说,帮忙可以,但别打我名字。因为人家不知道我是一天写的,弄不好这不是断了我的路吗?
    记者:您也怕搞砸了?
    王立平:我当然怕砸了,非常怕。后来领导说很好很好,怎么没写名字,导演说忘了,就添上了。    对待健康也一样,要准备。所以我觉得,人要从30岁开始学习死亡。
    30岁开始学习死亡
    记者:30岁开始学习死亡?
    王立平:对!对于死亡的认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学习死亡可以使人更加珍惜生活,使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有意义,至少是我活过,奋斗过,辉煌过,死而无憾。面对疾病,有的人因为对死亡不懂,没有想过,一半是病死一半是吓死的。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一部分,虽然病了,依然可以有条不紊,完全在我计划之中,坦然的对待它,同时正确的影响别人。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早早的想透。把很多问题都想通了,到真正来的时候可能还有不通的,所以30岁开始就要学习死亡,包括对自己的亲属,长辈,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从病到死,有的人很短,几分钟过去了,但如果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甚至是二三十年呢。这段生命不就白活了吗,毫无幸福可言的过了那么长,人生活一回,亏不亏?
    记者:30岁开始学习死亡听起来是有点恐怖,但又是如此深刻。
    王立平:要把这个问题提高到更高的阶段来认识。不生病、不死亡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中老年人,要用健康的心态面对必然产生的中老年疾病。而且中老年人即使有了疾病依然可以健康的活着,心理非常健康的面对疾病和死亡,这才是真正的健康。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认识到这些的?
    王立平:确实很早,经历了那场惨祸(文革)的时候也是认识最深刻的时候。有时候理想和抱负就是动力,可以在几乎快灰心的时候坚持下来,成功往往就是在那坚持最后的五分钟。写《红楼梦》时,我多少次觉得我差不多可以写完了,但还是不行,我不满意就不能下笔,轻易下笔我很快就可以交上去,但我一生就这一次机会,就这样拿出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有人问我《红楼梦》你会不会再写?我说我不会再写了。我写《红楼梦》已经倾其所有,我所能做到、想到、努力到的我都做了。而且事实证明,我没有留下什么遗憾,那是我达到的极致了,再写也不能超过那个了。
    好人不吃亏
    记者:您的艺术成就如此之高,同时又是国家干部,社会团体的骨干等,除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您是如何看待自己取得的其他方面成就的?
    王立平:其实很多东西我都是让的,没去要,最后一盘点,我得到的并不少。我有一首歌词,也可以是健康心态的感悟,叫《好人不吃亏》。其实好人吃亏啊,好人就是多奉献,多容量别人,好的让给别人,麻烦留给自己。但是我说好人不吃亏,“人生一百岁,就是一座碑,从头刻到尾,谁也别后悔。头上顶着雷,脚下趟着水,就算得便宜,又能有几回?朋友待朋友,真情最可贵。诚心换诚心,才是大智慧。多出点力气,多受点劳累,少添些烦恼,少惹些是非。与人常为善,问心才无愧。做人就得做好人,好人不吃亏。”这首歌不是人家约的,是我自己有感而发,还没谱曲呢。也以此送给《健康365》的读者朋友。

     (责任编辑:黎斐)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