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调研
李庆云:关于亚洲区域金融合作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欧元诞生之后,在亚洲和中国都掀起一股货币一体化浪潮。一段时间里,关于欧元的各种大同小异的出版物,成为中国的书店里热门书,侈谈所谓“亚元”的小册子也受人青睐,出版商乘机大赚了一把。这股风很快就刮过去了,亚元更多地像是一个神话。不过,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倒成了一个重要议题,时不时地会在媒体上荡起阵阵涟漪。
一、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基本情况
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主要有两个平台,一个是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央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另一个是10+3框架下的合作,包括清迈倡议多边化等。
(一)EMEAP相关情况
1.基本情况
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英文简称EMEAP)成立于1991年2月,其宗旨是通过交流与合作,维护东亚金融稳定、推动区域金融市场发展、促进支付体系建设并加强银行业监管合作等。
EMEAP目前是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合作组织,在全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已与欧美等地主要央行建立了定期对话机制。成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印度尼西亚银行、日本银行、韩国银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菲律宾中央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泰国银行。
2.货币与金融稳定委员会
为加强EMEAP在金融稳定方面的合作,2006年11月,EMRAP行长会决定成立副行长级的货币与金融稳定委员会,负责经济监测、危机管理等重要职责。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底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尼和香港地区央行签署了4份规模总计56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二) 清迈倡议多边化相关情况
1.清迈倡议
清迈倡议是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次10+3财长会议上达成的一个区域性货币互换协议。清迈倡议(Chiang Mai Initiative)包括两部分。其一是扩大了东盟互换协议的数量与金额;其二是建立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互换协议。在这之后,东盟10+3货币互换协议机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2008年底,在清迈倡议下,10+3各国共签署了16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累计金额达840亿美元。
2.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
清迈倡议多边化是一个多边货币互换协议,旨在金融危机时刻向协议参与国提供外汇流动性支持,同时促进区域金融市场的稳定。
2003年,中国总理温家宝在10+3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清迈倡议多边化倡议”。2007年5月,在10+3日本京都财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通过建立自我管理的外汇储备库来实现清迈倡议多边化,即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或财政部分别划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建立区域储备基金。该基金再签署协议,委托各参与国在非危机时期分别管理各自的出资,危机发生时集中使用储备基金,帮助发生危机国家应对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
2009年5月3日印尼巴厘岛10+3财长会上,各方就外汇储备库主要要素及香港加入储备库达成一致。储备库总规模为1200亿美元,中(包括香港)日韩和东盟按照80:20比例出资,中国、日本分别为384亿美元,韩国为192亿美元,东盟为240亿美元。在中国的出资份额里,香港出资42亿美元。
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于2010年3月24日正式生效。2010年5月初,在10+3塔什干召开的财长会上,各方就10+3独立监督机构(即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的主要要素达成共识。
二、亚洲货币合作任重道远
上一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制度崩溃以来,国际金融震荡和危机不断。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支撑这一体系只有两条半腿,即美元、欧元两条腿和日元的连半条都算不上的腿,这一体系显然是不可能稳定的,IMF显然根本无法实现其稳定汇率的宗旨。亚洲作为一个整体,从人口、经济总量、外贸、外汇储备规模等指标看,毫无疑义堪当世界经济的第三极,国际货币体系的第三条腿。在这种意义上,亚洲货币合作、或者说亚洲货币一体化作用重大,被寄予厚望,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如此憧憬、媒体一再炒作所谓亚元的原因所在。
根据欧洲贸易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的经验,亚洲应该在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货币一体化,建立类似于欧洲货币体系的区域性货币体系,最终过渡到单一货币。欧洲走完这条路,花了半个世纪。亚洲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等方面差异更大,情况更复杂,实现货币一体化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大智慧,付出更大努力,真可谓是任重道远。
从前述的亚洲金融合作情况来说,着眼点还是集中在于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初步的,但迈出这一步的意义重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们现时可以对亚洲货币合作进行大胆的设想和务实的讨论。
(本文是近期由马达里亚加——欧洲学院基金会举行的“东亚区未来金融和货币合作研讨会”上的讲演稿,作者为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