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事 > 考察调研

考察调研

国务院参事郭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六个方面问题需要关注
“两会深阅读”之六

信息来源:作者:
发表时间:2012-03-20
字号:/

    

国务院参事 郭瑞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国务院参事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2012年两会,人民网与国务院参事室合作,就社会热点问题请各位参事发表意见建议,进行深度解读。人民网两会专题特开设“两会深阅读”栏目,集中发表各位参事的真知灼见。国务院参事郭瑞特为人民网撰写署名文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加大力度》。以下是文章全文。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的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各种设施逐步完善,惠民工程稳步推进,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加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从全国实际情况看,要在七、八年的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作为主导者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仍需继续加大力度。根据近期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希望引起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一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投入总量偏少,比重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均等化任务艰巨。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多年在0.3%—0.4%之间徘徊。2010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总计323.04亿元,仅约相当于教育事业费的1/30,卫生事业费的1/13,科技事业费的1/9。而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如2010年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的投入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36%;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仅占全国的24%。这表明,农村和西部地区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处于明显的弱势。希望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投入。

  二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展不利,管理和服务尚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县乡两级的文化设施和设备投入由于配套资金和措施不到位,很多项目不能如期完成,速成的设施难以正常运行。一些政府部门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往往因缺乏调查研究而脱离群众需求。农村基层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设施普遍落后,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远远不足。地方政府应保证公共文化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并努力探索建立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三是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的状况堪忧,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低等问题多年来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广大基层文化单位普遍存在人员年龄偏大,观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能力和素质偏低的状况。乡镇文化站无编制、无人员、无经费等现象依然严重。如何建立培训机制,保障培训经费,特别是如何引导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基层文化单位,补充新鲜血液,值得认真研究。

  四是我国尚未为公共文化服务立法,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亦不完善。2007年,中办、国办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等也已出台,但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缺乏制度化、系统化的法律法规,导致政策落实难以保障。希望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立法进程。

  五是如何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亟待破题。我国目前有大约2亿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如何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城待遇”?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将农民工的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六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和综合部门仍未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缺乏文化自觉,仍然是GDP至上,没有把文化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因此,有必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尽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刚性约束机制。

  国务院参事郭瑞简介:
  郭瑞,1945年3月出生。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现任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会长。高级记者。长期从事新闻、文化、宣传和文艺理论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段欣毅)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