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仇保兴:中国城镇化有弹性 城里人爱回乡养老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于2015年3月21日—3月2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网全程直播报道。图为国务院参事仇保兴发言。中国经济网 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1日讯(记者 李方)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今日举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上表示,中国在创新驱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应使城市和乡村实现互补,使二者都表现出高度活力,都能够吸引人口,未来人口在城乡之间是自由地、弹性流动的。“这种弹性的城乡互补的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相伴随的城镇化的过程,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我相信这种模式对减轻老龄化的压力,城乡的互补的发展以及保持国民经济的弹性是非常有用的。” >>>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来宾,我想创新驱动的中国的城镇化,我认为有这么几点是很值得注意的,刚才主持人也讲到了,首先一点就是我们要避开把人口更多地集中在大城市里,中国的城镇化应该走一条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路子,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改善小城市、小城镇的人居环境,改善他们的一些教育、医院和环境卫生等等一些情况,多创造一些就业岗位,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城镇化跟机动化是相伴随的,100个人中有20个人的时候,这时候郊区化的现象就开始蔓延了,到了去年正好是我们100个人中间有20辆车子,这时候郊区化现在会出现,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应该是保持高密度的城市的发展,而不能使城市的密度下降,这一点上土地制度的改革包括城乡规划制度的改革,用地制度改革都必须和服从于健康的城镇化,而使城镇保持紧凑型的发展,如果城市的人口一分散像美国一样,那就是没法儿纠正的错误了。
第三点城镇化的基础是建筑的分布,而这些建筑是必须是节能的建筑,必须是绿色的建筑,这样的话才能使我们今后的能耗极大地下降,因为许多建筑的模式和功能的模式,居住者是难以调节的,所以我们政府在这方面出台了强制性的措施,到了2020年的时候一半以上的新建住必须要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这样我们今后城镇化结束以后,我们的建筑能耗会大幅度下降。
第四点,城镇化过程中也意味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特别是风景资源和自然的遗产会受到伤害,因为我们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每年消耗的水泥是世界上所有水泥材料的50%,所有钢材材料35%,我们如果不加强对这些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推倒,许多历史估计会消失,许多历史的村庄会消灭,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会变成水泥钢筋,在这个问题上会刻不容缓,我们有强制性的保护,使这些人类的瑰宝,如果保护好了能够源源不断地增值绿色的高等资源能延续下来,被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人永续使用。
第五点,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经历的城镇化其实都是单向城镇化,也就是农村的人口单向地转移到城市里来,这种城镇化的规模有去无回的城镇化的模式是没有弹性的,所以中国在创新驱动的城镇化的过程中就使得城市跟乡村这两者是应该互补的,这两者就表现出高度的活力,这两者都能够吸引人口,这样在未来人口在城乡之间是自由地流动的,是弹性流动的,那么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在城市里面进行工作,到了55岁90%的人愿意回乡养老,所以说农村将来是一个非常廉价的、而且符合中国人心理的养老场所。我们在杭州上海已经关注到这个现象了,退休了的一些人他们现在两口子就在农村租一个房子,然后在那里养老,而且种一些生态蔬菜可以避免城市的污染空气,也减轻了城市的压力。所以这种弹性的城乡互补的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相伴随的城镇化的过程,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我相信这种模式对减轻老龄化的压力,城乡的互补的发展以及保持国民经济的弹性是非常有用的。大家都记得2008年的时候,金融危机来袭,中国沿海劳动力岗位损失了6000万个,但是这些农民工大部分都回到乡里去了,使得农产品的精耕细作上了一个水平,而到了金融危机恢复以后,逐步地恢复农民工逐步逐步从乡间又转移到城市里来,这种弹性结构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非常强调绿色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来应对越来越紧迫的能源危机、水危机和空气的污染。只有坚持这样做了,我们能够走出一条有别于前面的先行的国家走过的城镇化的弯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