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冯骥才:中国约有一半传统村落已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
新华网天津11月9日电(记者周润健 朱天骄)被称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的冯骥才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目前约有一半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在完成对一半有价值村落的评估认定之后,下一阶段要更加注重保护成效的落实与民众文化自觉的提升。
“下一代会更关心传统文化,但不能让他们关心的时候发现传统文化已经没有了,因此我们这一代是非常重要的,有许多事情必须要做。”正是带着这种担忧,冯骥才多年来利用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等身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奔走呼号。
他告诉记者,中国需要保护的传统村落总数在5000个左右,目前约有一半已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而下一阶段的工作将主要是加强监督与文化普及两大方面。
冯骥才反复强调“任何人的文化自觉都不如文化主人自身的自觉重要”。他说要对村民进行文化普及,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村落的价值。他表示知识界应当主动承担起文化普及的工作,怀着热情与情怀,去弘扬我们的文化。
就监督而言,冯骥才的设想是建立互动的监督体制。“为了防止做样子应付检查,要求下边定期向上汇报,上边根据你汇报的内容去检查,这样就形成主动的监督。同时我们还开通了中国传统村落网,借助网络的力量让全社会共同监督。”
“对于新批准的村落,会要求地方政府签署保护承诺书,而之前批准的也都要补上承诺书。”冯骥才说这是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做法,在认定文化遗产时都会要求当地政府签订保护承诺书。
同时国家会建立统一的审批标准、保护标准与监督标准,增强监督工作的可操作性,“地方政府签署承诺书后国家会把保护标准交给你,你要按照这个标准去保护;而监督标准是用来判断你保护效果的好坏。”冯骥才说。
村民生活的改善、村落的后续发展也是冯骥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一个村子被认定为传统村落后,就突然被赋予了旅游价值,而盲目的旅游开发会带来新一轮破坏,这是我国许多历史城市都遇到的问题。”要在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与保护原有文化、习俗、风貌不受破坏之间找到平衡,他认为必须基于每个村的具体情况,由专家一对一地为其制定规划。
冯骥才最后补充说,保护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就要实现立法,比如现在已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后也应该有“传统村落法”。
“下一代会更关心传统文化,但不能让他们关心的时候发现传统文化已经没有了,因此我们这一代是非常重要的,有许多事情必须要做。”正是带着这种担忧,冯骥才多年来利用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等身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奔走呼号。
他告诉记者,中国需要保护的传统村落总数在5000个左右,目前约有一半已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而下一阶段的工作将主要是加强监督与文化普及两大方面。
冯骥才反复强调“任何人的文化自觉都不如文化主人自身的自觉重要”。他说要对村民进行文化普及,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村落的价值。他表示知识界应当主动承担起文化普及的工作,怀着热情与情怀,去弘扬我们的文化。
就监督而言,冯骥才的设想是建立互动的监督体制。“为了防止做样子应付检查,要求下边定期向上汇报,上边根据你汇报的内容去检查,这样就形成主动的监督。同时我们还开通了中国传统村落网,借助网络的力量让全社会共同监督。”
“对于新批准的村落,会要求地方政府签署保护承诺书,而之前批准的也都要补上承诺书。”冯骥才说这是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做法,在认定文化遗产时都会要求当地政府签订保护承诺书。
同时国家会建立统一的审批标准、保护标准与监督标准,增强监督工作的可操作性,“地方政府签署承诺书后国家会把保护标准交给你,你要按照这个标准去保护;而监督标准是用来判断你保护效果的好坏。”冯骥才说。
村民生活的改善、村落的后续发展也是冯骥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一个村子被认定为传统村落后,就突然被赋予了旅游价值,而盲目的旅游开发会带来新一轮破坏,这是我国许多历史城市都遇到的问题。”要在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与保护原有文化、习俗、风貌不受破坏之间找到平衡,他认为必须基于每个村的具体情况,由专家一对一地为其制定规划。
冯骥才最后补充说,保护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就要实现立法,比如现在已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后也应该有“传统村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