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事 >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冯骥才:反腐是一种国家使命

信息来源:今晚报(2014年9月2日)作者:
发表时间:2015-03-20
字号:/
    马上又要过八月十五中秋节了,中秋民俗非常美好。中国人把家庭的团圆看得最重,家庭的团圆,人间的和谐美好,是我们民族的一个重要的凝聚力。可以说,中秋的传统主题也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力。
    月饼是中国人一个非常美好的创造。可是这些年,我们把月饼奢侈化、土豪化、功利化、庸俗化了,把我们的月饼变质了、变馊了、变味了,实际上把我们传统的美好的东西丢失了,同时把一些功利主义的庸俗的东西偷换到月饼里面去了,造成非常不好的社会风气。别小看这小小一块变味的月饼,我们失去的是整个中秋。所以,我非常赞成以节日为切入点,狠刹歪风邪气。
    多年来,我们过分地注意经济快速的发展,对道德、精神各方面的建设抓得不够,歪风滋生,得不到抵制,舒舒服服地形成了这种风气,甚至形成某些恶俗。现在努力去刹,明显见了成效。但是这里面还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
    一是,有些人把现在狠刹歪风看成“非常时期”。心想请客送礼、吃吃喝喝这套先停停,避避风头,过了这阵子再说。因此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非常”真正变为“正常”。只有正常了,风气才真正“正”过来。二是,现在这种风气的转变是被动还是主动的。凡事被动的都靠不住,主动才是从根儿上转变。
    把“非常的”变成“正常的”,靠什么?靠的是制度,严格的具体的明确的制度,这也是依法治国里面的“法”的一部分。把被动的变为主动的靠什么?要靠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我觉得价值观教育是根本。人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会主动和自觉地这样做,而决不会那样做。
    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坚持数年就正常了。因为风气的形成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用民俗学的一个词叫约定俗成,所谓约定俗成就是大家都接受了,最后你不必非得要他这么做,他自己就这么做。这个过程,必须先去扭转,转变风气,还要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下功夫。
    那么党风政风和民风社风的关系是怎样的?风和俗是相互的,上风下俗,上面的风气就是官场的风气,下面的风气是社会和民间的风气。上下是相互影响的。我们说希望社会风气清正,清和正是什么?就是说官场的风气应该清,社会的风气才会正。如果官场的风气不清,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所以官员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反奢靡是扬清抑浊,反腐败是扶正祛邪。讲奢靡就很容易产生腐败。腐败,腐蚀我们的社会,败坏了我们国家和整个民族的肌体;绝不仅仅是一个腐败分子弄走多少钱;可怕的是它像一个个癌肿物,存在我们的肌体中,恶性的癌细胞要扩散、发展、转移,最终毁掉我们的政治生命与国家生命。因此,必须要坚决和彻底根除它。我认为反腐败最重要的是树立正气,树立一个国家民族的正气、党的正气。
    现在的反腐败,我觉得在两点上已经让人们非常清晰地看到了:第一,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是党纪国法神圣不可侵犯。这两条着着实实放在那儿,老百姓就会心悦诚服,深信不疑。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反腐对于国家是一种使命,决定存亡的使命。它深刻的意义也许到了明天会看得更明白。
    今天干部与过去不同,面对着市场,面对着种种物质诱惑。在充满利益诱惑的时代里,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十分重要,因为权力直接发生利益,也会给权力的拥有者产生利益。怎么将权力和这些东西摘钩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在权力—尤其权力能够转化为利益的这个环节上,应立一道闸,还要有监督机制,十分具体的得力的监督机制。凡是涉及到与利益相关的环节上都不应由个人决定,尤其对一把手的这种权力应有限制。这还是要靠制度来解决。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