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东 莼 |
杨东莼,名岂匏,又号人杞,在白区地下工作时曾用罗东莼等化名,湖南醴陵人,1900年3月8日生。教育家。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三任馆长,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杨东莼父母早丧,幼时与胞弟杨人楩(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依干妈童氏生活。1914年毕业于醴陵朱子祠小学,1918年在长沙长郡中学毕业。1919年入北京大学文预科一年级读书,参加了“五四”运动,开始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追求革命真理。1920年,与邓中夏、罗章龙等人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其后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具体领导下,随邓中夏、罗章龙、吴汝明等深入长辛店铁路工人群众,举办劳动补习学校,广交工人朋友,宣传革命道理。1920年3月,与邓中夏、罗章龙等参加了由李大钊直接领导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该会19个发起人之一。1922年南归故里结婚,任醴陵西山县立渌江中学校长。李大钊曾经写信给他,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促其继续参加革命。1923年7月在长沙参加中国共产党,与何叔衡等经常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和社会活动家之一。在长沙期间,他先后执教于长郡中学和协均中学,并领导协均中学文史科的全面教务。1925年春,湖南省总工会成立,应郭亮之邀,他担任湖南省总工会宣传部部长,并兼《长沙工人日报》社长。通过郭亮的介绍,他被恢复了一度脱离了的党的组织关系。1927年夏初,许克祥反革命屠杀的端倪已见,杨东莼也大体获得了险恶的讯息,但他仍然镇定地编发最后一期报纸,随后乘间潜赴汉口,出席第四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任宣传处主任后被派往十五军任政治部秘书,因被告密,离开部队,又一次失掉组织关系。
1927年12月,他东渡日本,即潜心钻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翻译了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等书。1930年冬回上海,依旧从事编译工作。1932年应周谷城邀请,到广州任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教唯物论课程。同年秋,应刘斐、李任仁之邀,任广西师范专科学校校长。他从上海聘请十馀位进步学者和文化人到校任教,把师专办成广西的“红色摇篮”,培养出一批进步青年,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了革命骨干。因有人以他包庇共产党为由向李宗仁告密,于是辞职。
1934年春,他到上海从事著作,与田汉、陶行知、钱俊瑞、薛暮桥等进步人士过从甚密,并参加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和生活教育社。1935年再次恢复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关系,不久与沈钧儒、章乃器等人发起组织救国会。曾受桂系当局邀请和救国会委派,赴广西南宁向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介绍救国会的主张。“西安事变”后,又到桂林向李宗仁、白崇禧介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从上海到长沙,被聘任为湖南省政府高级参议。他积极为长沙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出谋划策,使其取得完全公开合法的地位。他多次请八路军长沙办事处主任徐特立为抗敌后援会作报告。1938年11月,武汉、长沙相继失守,他撤至桂林,遵照周恩来的意见,留在当地做争取桂系首脑的工作。他应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的邀请,担任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教育长(校长由黄旭初兼任),教育方针、课程设置、教员聘请均由杨东莼负责。该校的宗旨是培养县以下乡镇一级的基层干部,使之分担抗日救国、建设广西的任务。课程有社会发展史、中国近代史、抗战形势、广西建设等。他亲自讲授三民主义。教师有张志让、张铁生、姜君辰、千家驹等,并邀请范长江、夏衍、田汉、胡愈之、万仲文等来校作报告。叶剑英曾前去作《抗战新形势和如何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讲演,受到师生的欢迎。干部学校设有中共地下党支部,由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领导。杨东莼重视学员的社会实践,安排他们参加桂林市的义卖献金运动,组织歌咏团在桂林市演出《黄河大合唱》。日寇进犯桂南时,又派出二百多名男女学员开赴前线,宣传抗日,动员民众。这所学校遂被誉为“南方的抗大”。“皖南事变”后,他被迫离开广西到香港,从事统战工作。不久去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第三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42年冬到四川任内迁的武汉大学教授。1945年,他赴成都任四川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政治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和中国外交史。当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迫害参加民主运动的学生时,曾出面与王抗争,使被捕学生获释。1948年春,转任厦门大学教授。年底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示,赴香港任达德学院教授,先后代理政治系主任、院长,并开展民主活动与统战工作。1949年初香港政府下令取缔达德学院后,任《大公报》顾问,在新闻界继续推行党的统战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北京,周恩来总理、中央统战部李维汉部长约他谈话,为他安排工作。1950年1月任广西大学校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4年春调任武汉华中师范学院院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武汉市委员会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常务委员、秘书长、副主席。1957年5月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1961年9月1日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他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79年9月25日逝世,享年79岁。按其生前遗嘱,未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骨灰亦没有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杨东莼一生为教育事业和贯彻党的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并以他卓越的学识和才智,以他追求进步和真理的崇高风范,在党内外深孚众望。他的著作有《中国学术史讲话》、《本国文化史大纲》、《高中本国史》等。译本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新唯物论的认识论》等。
(据《湖南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党派历史人物》所载杨东莼传略辑录,并有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