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均
(1914—2011)
黄均,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1914年7月6日生于北京。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
黄均自幼酷爱绘画,1928年在四存中学肄业后,加入以金北楼为首的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学画。会中名家跻跻,由齐白石、陈半丁、秦仲文、马晋、吴镜汀、徐燕荪、王雪涛等分别授课。最初黄均从徐燕荪习人物画,继而从师陈少梅、刘凌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0年,他又拜溥心畬为师,学北宗山水画和书法。1934年在中国画学研究会毕业后,被聘任为该会助教。1938年进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徐悲鸿任该校校长,对黄均很器重,约定他每周必须交两幅新画,徐诚挚地给予指导,并极力倡导国画创新。黄均同徐悲鸿相处八年,在如何推陈出新方面,受益匪浅。
新中国成立后,黄均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古都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山书画社顾问、东方书画社顾问及中国口岸协会书画研究会顾问。1985年加入北京市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为盟员。
黄均从事绘画艺术和教学迄今70馀年。他善于学习,勤于耕耘,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工笔重彩的传统技法,描绘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又努力探索创新,以传统技法表现当代题材,成就也很可观。他兼善山水、花鸟和界画(画古建筑的绘画,用界尺画出,由此得名)皆有独特风格。在近三十年中,他多画兰竹。这些画既来自对实物的细心观察,又参以元明墨竹、兰草用笔用墨的精髓,疏密适当,浓淡得体、含蓄有致,生机勃勃,给人以美的感受。他说,自学画兰竹以来,已画了一万张。
几十年来,黄均创作了大量年画及单幅画,其代表作中:古典题材的有《文姬辨琴图》、《史湘云醉眠芍药圃》、《琵琶行》、《木兰理妆》、《白居易》、《民族英雄郑成功》等;现代题材的有《英娘试舞》、《心花怒放》、《蝴蝶泉边》、《草原轻骑》等。他的仕女人物画构思巧妙,笔法工整,描绘细腻传神,色调明丽典雅,显示了画家的高度艺术修养。1987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刘凌沧、任率英、黄均工笔古代人物联合画展,赢得了观众的赞叹。黄均举办过个人画展,参加过一些全国重要的画展,《文姬辨琴图》荣获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他还参加了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和纽约东方画廊在纽约合办的《中国工笔重彩画展》。他有不少年画和单页画陆续出版。他的工笔仕女画《杨贵妃》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1995年年历单页印行。此外,他还著有《仕女画研究》、《中国画技法》等。
黄均在创作的同时,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在中央美术学院任课甚多,还要带领学生到工厂、农村体验生活和写生,他言传身教,不辞辛苦,多年如一日,培养了大批绘画人材。黄均一专多能,他常对学生说:“一个画家应该是既会工笔,又会写意,古人云:‘金针度绣、巨刃摩天'',只有掌握了工笔和写意的全能,才能开拓出更广阔的国画领域。”黄均热爱文学,书本和诗篇已成为他左右不离的良伴。他认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文学又能使人从生活中探索出绘画的意境,文学和绘画是不可分割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经常以此告诫青年学生。他也擅古典诗词,题在画上,使二者相得益彰。